第27部分(第2/4 頁)
李風雲也拼命的鼓起掌來。
“啪”,公孫無憂收起了摺扇,遙指著那白衣仙女,道:“她就是花解語,名滿天下的牡丹花魁,流落凡間的花中仙子,出汙泥而不染的西方淨蓮。
我公孫無憂,一生風流桀驁,能讓我尊重,入我法眼的人寥寥無幾,花解語便是其中一個。”
注1:都知,青樓妓子的一種,一般賣藝不賣身,也是最高等的妓子,主要組織聚會,陪伴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吟詩作畫、彈琴輕歌,類似如今的節目主持人,只有那種才貌出眾,博古通今,壓得住陣腳,善於周旋的人才能勝任,既要懂得製造氣氛,又要八面玲瓏、面面俱到。
………………………………
第六十章 花解語
世上有一種人,她天生便是美的化身,一笑一顰間就教人心生愛慕,舉手投足之中風采頓生,與她在一起,心神寧靜,如浴春風,惹人遐思卻難教人起半點褻瀆的念頭。這樣的她,只應永遠捧在掌心,容不得半點玷汙。
看到了花解語,就連杜如月也很難對她生起惡感,甚至起不了半絲嫉妒之心。杜如月不敢相信,在青樓之中,還有這樣的世外仙子。
“好美女子,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杜如月忽然想起《洛神賦》中的幾句,她本從來不相信世上有這般的女子,這樣的女子,只應存在於詩歌中,存在於畫卷中。如今她相信了,公孫無憂說得沒錯,她是誤入凡塵的牡丹仙子。“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
“小丫頭,小丫頭!”李風雲輕輕推了她一下,“你發什麼呆呀?”
“啊!”杜如月清醒過來,只聽到鶯聲燕語傳了過來。
“……這次花知筵的所得善款,我與嬤嬤商量過,將全部交由武當玄武宮掌門玉虛道長,用於賑濟中原各處的災民。
正值此多難之時,多事之秋,大家同屬華夏苗裔,炎黃子孫,彼此唇齒相依,一脈相承,休慼相關,血肉相連,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
各位善長仁翁,都是憂國憂民之士,碧血丹心之輩,必不會吝嗇區區錢財,濟人於危難,解民於倒懸!”花解語朝樓上樓下的眾人深施一禮。
畫音剛落,一名公子站了起來,大聲道:“既然花都知有中原百姓出力的心思,我等哪有不支援的道理,況且剛才都知一曲《江南花開》,猶如天上仙樂,人間哪得幾時聞,又豈能以區區金銀論之?
千金散盡還復來,在下願捐出一百兩,拋磚引玉,博諸位善長仁翁慷慨解囊。”
花解語謝道:“多謝李公子!”
李風雲小聲問道:“這個李公子是誰?”
公孫無憂答道:“他叫李中(注1),在南唐頗有才名,既非達官顯貴,也非商賈富紳,他肯拿出一百兩紋銀,很不容易了。”
李中擺手笑道:“應該的,當初在下落魄揚州,也是受都知賞識扶助,才博得今日之虛名,適才聽都知的《江南花開》,在下略有感觸,作詩一首助興,願贈與今日有緣人,以酬在座的賢達。”
花解語喜道:“李公子又有佳作問世,實乃文壇興事,今天的知花筵,只怕會因公子的新作留香百世,小妹也能附驥尾,千古留名。快,備下桌案。”
早有人備好桌案紙筆,李中一揮而就,做下一首《桃花》:
“只應紅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間竹陰。
幾樹半開金谷曉,一溪齊綻武陵深。
豔舒百葉時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尋。
誰步宋牆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好詩,好詩,李公子文采果然名不虛傳。花都知,我願以五百兩紋銀求得李公子的墨寶,不知都知可否割愛?”《桃花》剛作罷,便有人高聲叫道。
花解語嘆道:“如此好詩,解語也想珍藏,怎奈今日知花筵是為賑濟中原百姓所設,李公子一番悲天憫人之心,解語怎敢假公濟私,徒留罵名?只好忍痛割愛,獻於先生,只求日後先生莫要吝嗇,不許解語觀賞!”
眾人大笑。
又有人起身道:“好一個‘幾樹半開金谷曉,一溪齊綻武陵深。’一代新秀,果然實至名歸,老夫一時技癢,作詞一首,解語姑娘,可否容老夫獻醜。”
花解語抬眼望去,喜道:“原來是馮書記,馮書記肯來捧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