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盤空碗端到洗碗槽裡待洗;剩菜剩飯則說“垃圾”,然後就往垃圾桶裡扔,我想阻止都來不及。有些吃剩的東西下一頓還要吃呢,卻被他扔掉了。
現在,徹之的餐後善後工作做得井井有條。洗完餐具後,逐一擦乾,在櫥櫃裡一一歸位。髒的抹布和有茶垢的茶杯則浸泡在洗桶裡,倒上漂白劑待洗。垃圾則放到塑膠袋中裝好,以便明天一早拿出去扔掉。有時我勞累一天,昏昏欲睡,就全權委託徹之收拾碗筷,一點也不擔心,可見我對他的信任程度(他爸爸、弟弟倒是毛手毛腳,幹家務活還比不上徹之呢。)
*
徹之對水極端偏愛→利用他的偏愛,讓他幫忙幹用水的家務活→逐漸引導他乾沒有的家務活→精神上鼓勵之餘,給予金錢獎勵(零花錢)→第二天他可以用這錢買喜歡的糕點吃。
這樣,幫忙幹家務活=快樂的事情。不久,徹之爭著吵著要幹家務活:“家務活,家務活!”
料理家務是每天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事情。考慮到徹之將來要在地域社會中過上正常的生活,就有必要從小教他自立的基本技能,而讓他做家務的幫手,是培養自立的基本技能的絕佳機會。
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值得一教的專案俯拾皆是,任何家務活都可以作為學習的教材。正因為家務活每天無法迴避,所以十分適合他的學習方式——同一操作要反覆練習,方能掌握。而且,接觸的都是實物,如碗筷盤碟、瓜果蔬菜、衣褲巾襪等。
再者,每項家務活做法基本固定不變,有先後順序。只要按順序做好程式表,細分工序步驟,循序漸進,反反覆覆耐心地教他,總有一天他會掌握的。天下沒有比干家務活更好的教材了。
這件事不必麻煩專家,我們家長在自己家裡就能教。雖然教起來比較費勁(有些家務要教數年才能學會),但是一旦孩子掌握以後,我們就能放手讓他來做,這樣多省事啊。徹之也靠學會幹家務活,多多少能夠自立了。
我極力奉勸各位:從小開始讓孩子幫忙幹家務,讓他承擔起作為家庭一員的義務,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
*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偏執
徹之的偏執刻板與問題行為(多動不安、暴躁易怒等)原先十分嚴重,超出常人想象。專家們告訴我:要把偏執刻板的物件物統統藏匿起來,制止他去接觸——壓制他的問題行為。但結果是:無論怎麼制止或壓制,也不能有所改善,反而使徹之症狀加劇,而我則更疲於奔命。
徹之迷戀上某物時,全神貫注,目光炯炯,有時甚至浮現出智慧的表情。難得他這盤聚精會神,專注一事,給人一種聰明睿智的印象,椣加干擾,豈不可惜?如果硬逼他放棄偏執某物,會不會使他迷失自我,喪失個性呢?既然偏執刻板是他的特質,無法輕易改變,那麼我能不能利用這個特質,引導他做些有益的事呢?
既然他對某物某事如此執著,那麼說明他對此有非凡的興趣。於是我嘗試著進入令人著迷不已的世界,尋找能與之交流的共同話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關心徹之所關心的東西,與之共享,才會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我終於找到了把偏執刻板轉變為做有意義事情的解決問題的切入口。
偏執所在,正是他智慧聚焦所在,所以我們這些周圍的人要做的不是壓制他的偏執,而是要珍惜它,使之向有益於自立 的方向轉變。只要我們轉換思維方式,琢磨援助方法,我相信可喜的結果必將產生。
因此,我反過來利用徹之的水痴,讓他打掃衛生間、清掃洗澡間、燒飯做菜、洗滌衣物,一項一項地增加其自立 的基本技能。同時,還利用他對數字、文字的偏愛,進行對話交流、購物、旅行等活動,使他的生活豐富多彩。
往積極的方向看問題的話,多動也是好奇心旺盛的體現:調皮搗蛋也使我們與當地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接觸;暴躁易怒也是他強烈的意志表達慾望的體現。在這些怪異的行為之中,潛藏著培養和激發其情感心志的機會(可能性),而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指導他表達情感心志的正確方向或正確方式。
為此,我們要架起心靈的天線,360度全方位地收集徹之全身發出的卻不易察覺的訊號,分析他行為背後的蛛絲馬跡:他究竟在想什麼?
不要把偏執刻板、多動、調皮搗蛋、暴躁易怒看成問題行為,動輒制止壓制,而要把它們看成是難得的機會,瞭解其行為背後的感受和想法,以此為起點,引導孩子的行為向有意義的、合適的行為方向轉變吧。從此,您會覺得自己逐漸走出逼仄的死衚衕,邁向開闊的大道,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