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多的人,尤其是與他同時代的移居國外的文學界人士看來, 此乃勃留索夫一大缺憾。機會主義這一名稱用於勃留索夫 如果不說是溫和有餘的話,至少是很貼切的,這一事實使 得對勃留索夫作品的文學價值做出公正評價具有一定難度, 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們也許會說他是自尋麻煩, 因為主張藝術揭示藝術家靈魂的正是他本人。 對於一位在某種特殊環境裡被倉促地蓋棺論定的作家, 我們也許有必要對他予以重新考察。但就對勃留索夫的研 究而言,在那些英語國家裡卻不是重新考察的問題,而是 研究工作幾乎尚未開始,儘管那裡可能有他的讀者。不論 是重新考察還是著手研究,從日記入手都不失為一個良好 的開端,況且還有與勃留索夫同時代的兩位傑出人物(也 許並非如此)對他的評論作為日記的補充。他們的評論和 勃留索夫本人的日記相輔相成,為研究者充分展露了勃留 索夫的性格特徵。
① 應 為
年。
中譯者
第 42 頁
勃留索夫日記鈔 一八九三年
月
日
歡迎你,新年!我生命中第二個十年的最後一年,也 是我大學預科①的最後一年 緊時機吧! 我今年的打算如下:(
斷絕來往。( 行事。 又及 :我打算把譯成的魏爾倫的作品寄至《外國文學 新聞》 ,把《陰魂》和《尼古拉》分別投寄給《藝術家》
和《謎》 (結 果, 篇 也 未 被 採 用。〔 … … 〕 一 )
月
日
…是時候了 ,我的朋友 ,抓 步入文壇 。 ( 設法與
以優秀成績完成大學預科學業。( 按照我的全部信念
在學校裡事事表現出獨立的姿態。(
大學預科的考試日益迫近,可我對學習卻反感極了,連教
勃留索夫 這之前,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莫斯科波利伐諾夫預科學校,而
年至
極差,且有桀驁不馴和擾亂秩序的壞名聲。
《謎》:彼得堡, 刊。
年,他在克萊依曼預科學校學習時,卻成績 英譯者
年 ,探索唯靈論及超靈現象的周
英譯者
第 43 頁
科書都不願碰一下。 我期待著下一期 《外國文學》和《畫評》 的出版,並忙於翻譯馬拉美的作品,準備日後把譯稿寄出……
月
日
一個人即使真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