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集《佛說四十二章經》(第1/4 頁)
《四十二章經》最快更新 [aishu55.cc]
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
請大家開啟講議第十四面,第二十七章、無著得道。
唯識學說,我們生命的相貌是恆轉如瀑流,生命是一條沒有止盡的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再從現在流到未來,在這相續的水流中,有兩重因果在相互的作用:
(一)過去業力創造今生果報:
有些人積集善業強,所以今生的果報特別尊貴安樂;有些人過去生累積罪業重,今生所召感的果報是卑賤痛苦。因此在生命的相互作用中,我們現在受用由過去業力所創造的果報。
(二)今生果報創造來生果報的業力:
我們在面對今生果報時,又創造了新的因地,這新的因地又會召感當來的果報。在這相續又變化的水流中,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生滅點上,既受用果報,又同時在創造因地,如是構成的生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追求現前的安樂果報;第二個是創造未來的良善因地。
古德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一般顛倒眾生對生命的目標,是追求現前果報的安樂,而為了現前果報的安樂,不惜犧牲因地,他不在乎為了追求安樂的果報,而累積煩惱罪業,所以他日後要為這樣的因緣,付出慘痛的代價。有智慧的修行者,選擇修學良善的因地,他對於果報是持著隨緣消舊業想,因為果報是無常生滅相,他所重視的是面對果報的每一個剎那,如何創造良善的因地,這才是生命的重點。
如何成就善良的因地呢?本經講出兩個重點:
(一)甚深見:這是內心的觀照力。
(二)廣大行:依止甚深見的觀照智慧,修學戒定慧的廣大行,這是行動力。
若想成就善良因地,必須要有智慧的觀照,佛法中智慧關照的重點有兩個:
(一)從假入空觀:
從現前生滅變化的五蘊身心中,生起智慧的觀照,觀察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觀察一切生滅法,它是假借因緣而生,本身沒有自性,所以從本性上的觀察,它的體性是畢竟空。這緣起性空的智慧,把我們這一念有相分別心,帶到無相的真如體性,在真如體性中,這一念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沒有任何的對待與差別相。這樣的空性體驗,對我們的修學非常重要,因為從這種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體驗中,能很明確的體驗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從這清淨心的觀察,自己可以了知,一切煩惱可消滅,一切善法可成就。這樣的從假入空觀,可建立自己大乘的信心。
(二)從空出假觀:
這是從平等無差別的體性,又回到有相的個體生命,這當中的因緣果報有種種的差別,如造作殺盜淫妄的惡業,則召感三惡道的果報;造作五戒十善的業力,則召感人天安樂的果報;修習四諦十二因緣法,則召感偏空涅槃;若修習六波羅蜜法門,則成就菩薩的萬德莊嚴。當我們從空出假,明瞭自己身口意的造作,成就了十法界的差別因果,所以生命有十種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可以成就。由於這種從空出假的智慧觀照,使令我們能善知取捨,知道什麼該追求,什麼該捨棄。
當我們這念心能從假入空,同時也能從空出假,空假雙照,如此對生命已能建立正確而不顛倒的智慧,這也就是中道的智慧。有了智慧後,應進一步付諸行動,修學廣大行,實踐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法門,成就萬德莊嚴的佛果。
以上是成就善良因地的兩大重點:(一)甚深見。(二)廣大行。這也是本經修學的主要法門。其它的次要法門,從廣大行中開展出助道法,從第三章到第四十二章都是助道法門,其中從第三章到第十五章,偏重成就人天的善業力,這是透過佈施、持戒、忍辱而成就善業力的修學;從第十六章以後,偏重成就出離心的出世功德。在修學出離心中,前面幾章是修出離心的信心,思惟貪慾的過失,以下的幾章正式修出離心,對治貪煩惱,成就出世的功德,這是說明對治的方法。
第二十七章無著得道的無著,與平常所說不著相的意義不同,這裡是指在修學聖道過程中有很多障礙,我們對障礙要能無著,這有出離對治的力量。
第二十七章無著得道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