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方面就傳來了董昭、華歆等人慾圖勸晉曹操為魏公加封九錫的訊息。
一時間波瀾四起,天下為之震動!
自從高祖劉邦刑白馬起,“非劉姓者不可為王”就成了大漢的慣例。漢襲秦制,同樣是二十級功爵,最高者徹侯,並沒有“公”這一級。直到了王莽時期,公——這一爵位才重現人間。
等到光武中興,湮沒塵土已經二百年了。
可以說只要是堅持大漢正統的人,心中都不會接受“公”這一爵位。幾乎是不言而喻,人人都把這當做曹操謀權篡位的前兆。
川中劉備集團作為大漢正朔,對這一訊息當然是更加的注重以及擔憂。
董昭等勸晉的訊息還沒平息,就在劉憲屯兵瀘水之時,又一勁暴訊息西傳入傳——荀彧荀文若,死了。
曹操二十年的謀主,被他譽為有“巍巍之勳”的荀彧,加封食邑前後共計二千戶,還欲十多次授以三公(當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的荀彧(荀彧使荀攸推辭了十幾次才作罷),就這麼的因勞軍“病死”在了壽春。
享年五十尚缺數月。
荀氏家族對外宣揚是——以憂薨,可世上又不停地流傳出——曹操贈食給荀彧,荀彧開啟一看卻現乃是空盒一個,是以不得不飲藥而卒。
而更讓劉備集團所鬱悶的是,在荀彧死後,壽春的逃亡者告於孫權,說曹操有意令荀彧殺了伏皇后,荀彧不肯,這才無奈自盡。
“老賊不死,禍亂未已。”孫權以此為由遣張溫入川來拜劉備,具告此事,搞得劉備只能粗口咒罵。
而暗地裡,諸葛亮等與張溫卻是好一陣推纏,這才了斷了交州之事,兩家“重歸於好”。(半個鬱林郡夾合浦郡少部併入蒼梧郡,算作劉備集團轄地。)
處理了這檔子事,對成都來說不過是一陣熱鬧,畢竟荀彧一死,曹操缺一臂助,且又可讓荀攸膽寒,如此對劉備集團是大為有益的。
但劉備等人高興地有些過早,緊跟著的麻煩事就來了——西涼的馬韓集團,以“曹操欲晉魏公,加九錫,乃篡位之苗頭”為由,派人來說劉備,兩家聯手蕩平韋康,共取長安。
西涼軍願以——武都、隴西兩郡為酬,攻滅韋康之時既可交付劉備軍盡佔。而若聯軍能打進長安城,他們願再以天水郡以及右扶風南部即渭水以南地區補償!
自從上次大敗之後,馬騰、韓遂等人無不憤恨在心,立誓要蕩平韋康,再下長安。
幾年的休養生息後,西涼軍人馬復起,已再過了二十萬之多。
現如今,曹操布兵三十萬於淮南,致使中原空虛,雍州後力不足。正是他們報仇雪恨的好時機。雖然盟友劉備集團,其席大將劉憲正在率軍南征,但馬騰、韓遂都相信,擠一擠劉備還能磨出五萬人馬來。
即使比起自家的少了很多,可自家老巢還是要留下一些兵馬看著的,能用到軍前的也就十三四萬,且多是騎兵,對攻城並不擅長。而有了劉備軍的加入,不但可南北夾攻韋康部,更能利用劉備軍步卒善於攻堅的長處。
可以說是真正的以其之長補己之短!
馬韓這突如其來的一招讓劉備很是鬱結,讓諸葛亮、龐統、法正、黃權等人也很是鬱結。卻讓尚未轉回江東的張溫給高興了!
曹操現在在淮南還有三十萬陳兵,加上原本壽春等地的兵馬,總兵力接近四十萬,而曹操也是號稱“五十萬”。
這對江東無疑是極為強大的一股壓力,若不是有“赤壁之戰”珠玉在前,怕他們內部又該產生“投降派”了。
孫權之所以在交州問題上讓步如此之大,立意也就是儘快和劉備集團修復好關係,然後求救荊州,讓荊州兵馬火出擊北上或是東進救援。
現在張溫剛剛落實了前提,正事才開始談,西涼集團就丟擲瞭如此一個好枕頭,真是讓張溫高呼“天意”。
怎麼辦,出不出兵?事情擺到了檯面上來了。
就劉備心底而言,他是不想出兵的。
一是,南蠻未定。此刻出軍,川中就再無剩餘兵力了。且是兵分兩路,分散了自家兵力不說,糧草負擔也是不小。川蜀剛剛安定了兩年,收來的賦稅糧食,支撐一路還綽綽有餘,但用來兩面開戰就顯得不足了。
二是,孫權前些日子的舉動觸怒了劉備,他不想自己出力氣給孫權解圍。那兩家在合肥在碰一陣才是好呢,最好是打他個兩敗俱傷。
而第三是對於西涼這個小盟友而言,雖然他們就算全拿了雍州也不過如此,成不了威脅。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