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啊!”,張林吃了一驚,連忙擺手道:“少爺,這可不妥,張林乃是奴役之身,此身侍奉少爺便好,哪能不知身份如此逾越。”
張易拍拍他的肩膀,這種感覺恍惚如夫子撫摸自己一樣,定神道:“張府如今都不在了,你還執著這些做什麼?你待我不薄,以後咱們就兄弟相稱,爺爺曾說你的學問不在我之下,我們一同參加鄉試,若都成了童生,也算是給爺爺掙了臉面。”
“這……”張林躊躇著,並沒有馬上拒絕。
那個張易生前性格溫順,待人待物都很和順,這張林從小陪他長大,兩人算是親如兄弟。張老爺子也很喜歡他,就連張易讀書,也讓張林陪著他,張林在讀書方面也很有天賦。
只不過兩人地位差距太大,雖然親如兄弟,但張易溫順守禮,從未逾越說出讓兩人這種話。
張易沒有給他拒絕的機會,學著大師兄挽著三師兄肩膀的樣子,道:“就這樣說定了,你長我半歲,以後我就叫你林哥,你叫我小易便是。這兩****多多溫習,三日後我倆一同參加鄉試。”
“那……好吧。但是,讓我叫少爺小易可以,少爺叫我林哥就萬萬不可,太折煞張林了,少爺還是叫我張林吧。”
張易點了點頭,張林算是接受了自己的建議,不讓自己叫他林哥就不叫吧。自己也該溫習一下如今的科舉考試製度了。
第二章心有萬重溝壑,哪懼波浪千層?
三日後,張易穿上張林為自己準備的新衣衫,兩人各帶一具書箱,一同前往長弓城縣文院。
大周皇朝下轄百國,百國制度不一,除了都要上貢之外,科舉制度卻都是遵循大周皇朝統一制定。
科舉分為六輪,鄉試、縣試、府試、會試、殿試、大朝試。分別對應的文位便是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以及皇朝學士。
鄉試和縣試都是在縣文院舉行,鄉試完畢之後,三天後開啟縣試,許多讀書人都是先成童生,再晉秀才。張易張林兩人此行便是想要連續參加鄉試縣試,考取秀才。
鄉試難度不大,考核不算嚴格,分作兩輪。第一輪只要文字通順即可過關,第二輪則只需要在詩、賦、策論、經義中任選一門作答,考官選前一百五十名透過,透過者就可獲得皇朝頒發的百國通用童生文位。
縣、郡、州、國,從低到高,乃是天元大陸通用的行政區域等級。而不同的縣與縣,郡與郡,州與州,乃至國與國,都有上中下三等之分。
拿最低階的縣來說,鄉試選童生,上等縣可錄取一百五十名童生,而下等縣,則只有區區五十人的名額。
長弓城算得上伏流國一流的大城,乃是白馬郡首府,縣文院和府文院相隔不遠,都坐落在城主府不遠處,此次鄉試可以獲取一百五十名童生,許多學子從昨日就從家裡趕往縣文院了。
張林家的土屋雖然破舊不堪,地理位置卻不錯,畢竟是當初豪門張府所賜,只需徒步走上一個時辰就可以到達縣文院。
長弓城的縣文院佔地廣闊,紅牆綠瓦,四周點綴著綠色,生機盎然,比一些望族之家還要貴氣,比名門則要差了些許。但縣文院當中,被強大的文運籠罩,一般的名門就比不上其底蘊深厚。
等到兩人到達縣文院之時,文院前已經聚集了許多考生,密密麻麻的恐有千人,果然有上等縣的風姿。這些人當中,少年居多,也有一些老人,張易暗自搖頭,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讀書與練武種田是一個道理,還是跟天資有關係。
這些考生分成各個小團體,總體來看,又分成了兩個大的團體。
左側的少年們身上的衣物飾品明顯華美昂貴一些,這些便是富家子弟以及他們的附庸。換做以前,張易定然是左側最耀眼的人物,即便是郡守家的公子都會對他微笑有加。
右側的少年們則略顯寒酸,大多衣衫破舊,甚至不少人衣衫上還打著布丁。
張易拉著張林稍微往右側站了過去,張林臉色微變,但也沒有出言反對。少爺既然能夠如此思量,要麼是放下了以前的所有,要麼就是將一切掩埋在心中,無論哪種變化,都說明他有了改變。
某些時候,有改變就是好事。
“這不是豪門張府的少爺張易麼?莫不是站錯位置了吧?”
這聲音清脆中帶有一絲孱弱,眾位考試都抬頭看向說話之人,從左側正中走出一個身著錦衣緞帶的少年。樣子倒是頗為清秀,只是眉宇間透露出一些虛弱神色,一看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這不是陳府的陳祥文公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