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張易的出現,讓試煉場周圍的讀書人議論紛紛。
“長弓羽,這麼年輕的鎮國才子,我可真是從未見過。”
“沒錯,除了前些日子長弓城的那位張鎮國,大周皇朝這些年都很少出現這般年輕的鎮國才子。你看他頭髮只用一根玉帶束縛,想必還未及冠。”
“長弓城,長弓羽,這還真是有趣。這位長弓羽,莫非就是那位張鎮國?”諸位讀書人議論紛紛,其中一位舉人笑道。
另外一人連忙搖頭道:“那位張鎮國年輕氣盛,前些日子說了那句‘老而不死是為賊’,現在恐怕還在等待尚禮殿質詢,哪敢離開白馬書院?李兄,你這話有些信口開河了。”
那位李姓舉人哈哈大笑:“吳兄,我不過隨口一說,你竟然如此當真。不過,長弓這個姓氏的確是五萬年前從張姓分離來的,現在多數在東晉南唐兩國。”
幾位讀書人相顧大笑,不知聊到哪裡。
其他讀書人自然在聊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讀書人掏出文印,將此番擇婿文試出現鎮國詞作的事情通告友人,分享自己的所得。
……
宋符再度低聲跟伏流國主說了幾句,得到允許後,這才抬腳踏出,落到試煉場上,與張易站在一起。
文試官員連忙退後幾步,他的官階太低,不能與太傅同行。
張易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正準備學著文試官員後退。
宋符連忙拉住張易,微笑道:“老朽多謝公子答應如此無禮要求,不過在老朽書寫之前,能否請公子為老朽解惑,你是如何寫出這篇鎮國詞作?”
張易見宋符眼神真切,是一位對文章有著虔誠求知心的讀書人,自然連忙應允,開口講述這首詞作的來歷。
“在下長弓羽,東晉人氏。前些日子,我從東晉乘船來伏流國的途中,遇到一位捕雁者。當時天空中有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其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我被兩隻大雁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這件事情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今日擇婿文會,便有感而發。”
張易言辭懇切,讓人不由得相信他的話。
汾水是秋水的第二大支流,從湘楚分流直到東晉,再度匯入秋水當中。
詞中的武帝正是千年前的大周天子李龍集,威名赫赫。千年前李龍集御駕親征,剿滅三十萬水妖,堪稱大周萬年來取得最好戰績,這位天子被成為中興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