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決計不比《人面桃花》差啊。
秋伊水心事重重,輕輕走在前面,沒有回答張易的話。
兩人朝著試煉場,慢慢走去。和煦的陽光,將兩人的身影緩緩拉長,映入街道兩側樹木的陰影中,勾勒成簡單別緻的美景。
**************
試煉場外,早已經聚集了無數讀書人,他們都在等待第一輪文試的結果。
文試官員十分焦急站在試煉場上,按理說文試結果早就應該發放下來,可到現在他還沒有拿到結果,讓他站在臺上十分的不自在。
南側高臺正中間坐著一位年邁翰林,他是伏流國德高望重的太傅,曾經教導過兩任伏流國主。此刻他正坐在伏流國主身側,手中捧著張易的答卷,雙手輕輕顫抖。
伏流國主輕聲道:“老師,這篇詩詞到底如何?你竟然讀了五遍?”
老翰林微微搖頭:“此子才華驚天,吾不及也!陛下,您這便宣佈他為本次文試之首吧,我看第二輪已經不用比了。”
“什麼?”伏流國主聳然失色,難不成這位秀才所做的詩詞,還能鎮國不成。
“陛下,這篇答卷鎮國無疑,請求陛下讓老臣誦讀此篇文章。”
得到伏流國主點頭後,老翰林開始朗誦張易這首詩詞。他只差一步就能夠成就大儒,文氣湧動將全場的氣息都暫時掩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第六十八章文試折桂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張易和秋伊水來到試煉場外,正好聽見宋符誦讀自己的詞作。
心中早已知曉這首詞作能鎮國的張易心情平靜,混入人群當中。秋伊水早已撒開張易的手,不知從什麼地方登上高臺,坐到了伏流國主的身邊。
老翰林讀罷詩詞,老淚縱橫道:“此篇詩詞,理當鎮國。”
諸位讀書人紛紛瞪大了眼睛,“詞”這種文章形式上古有之,後來幾近失傳。千年前在一位叫柳三變的大賢手中重現光明,許多讀書人紛紛效仿,趨之如騖。
只不過千年時間的產物,在大周皇朝十萬年曆史中,只能稱得上新興之物。
讀書人對其的理解不如詩賦策論熟悉,對其品級的評判自然很難把握。老翰林口稱此詞鎮國,讓在場的讀書人都有些驚詫。
方才伏流國主便是因為難以分辨此詞的真實品級,才遲疑了一陣。
老翰林見試煉場四周議論紛紛,文氣引動整個試煉場,讓所有人都停了下來,再度開口道:“本官宋符,伏流國當今太傅,研習春秋聖書六十載,對文章品級評判,自問有九成把握。若是諸位不信,便由本官親自書寫此篇鎮國佳作。”
進士論春秋,翰林習六經,並不是說進士研習春秋聖書晉級翰林後,就不再研習春秋聖書,只修行六經。春秋聖書包涵萬物,就算是大儒都不敢說,自己修行之道高於聖書所言。
進士研習春秋聖書後,對讀書修行之道的把握更加明顯。對詩作評級,自然更加敏銳。
議論不休的讀書人頓時住嘴,一國太傅自然不敢當著這麼多讀書人妄言。況且這位太傅六十年前就是進士,自然比在場任何人都要強大。
老翰林見諸位讀書人不再議論,這才拱手向著臺下道:“不知哪位才子作出了這篇詞作,請出來一見。”
此刻聽到太傅宋符的請求,張易思考了幾息時間,登上臺去。
諸位讀書人紛紛發出驚呼聲,他們實在沒想到,做出鎮國詞作者竟是這麼年輕的一位秀才。
張易一襲青衣,長髮被一根玉帶捆住,飄灑在肩頭兩側,清秀俊朗的容貌頓時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他朝著高臺拱手道:“宋先生謬讚了,長弓羽一介秀才,能得翰林先生垂青,自然倍感榮幸。”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