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4/4 頁)
爭的重要性,王之策是那些璀璨群星裡最耀眼的一顆,唯一能夠與太宗皇帝陛下並列的那人。以他的赫赫功勳,當然有資格排在凌煙閣功臣畫像第八,甚至按照民間的看法,他應該排的更前,至少也要進入前三才是。
他在凌煙閣裡排在第八,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戰功和在民間的地位太高,甚至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更關鍵的是,在太祖陛下晚年的那場百草園之變裡,他並沒有像趙國公、陳恭、秦重、雨宮等這些人一樣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堅定地站到太宗陛下一方,就因為如此,他哪怕立下再多的功勳,依然無法得到太宗陛下的絕對信任,他的忠誠始終被有所猜疑,為此大戰結束之後,他便告老歸府,從此不問政事。
站在畫像前,看著那個手執玉尺、神情寧靜的中年男子,陳長生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繼續向下面的畫像看去。
接下來,他看到了秦重和雨宮的畫像,這兩位當年太宗陛下身旁隨侍的神將,擁有不世之威,現如今也擁有不世之名,因為現在無論宮中還是民間的大門上都會貼著他們的畫像,那畫像與凌煙閣裡的畫像一模一樣。
這兩位神將就像凌煙閣裡這些前賢一般,依然是人,已經成神。
……
……
陳長生的腳步緩緩移動,視線緩緩移動,玉般的火把在手中緊緊握著,灰色的牆壁上光暗微變,畫像裡的人們彷彿多了很多情緒。
這些畫像裡的人就像王之策一樣,都是當年的傳奇,各有各的傳奇——凌煙閣裡的氣氛很肅穆莊嚴,畫像裡的人們卻並不如此,各自不同,有的人顯得很輕佻,比如神將程明節,有的人異常嚴肅冷峻,比如鄭國公。
沒有用多長時間,陳長生便把東面牆上的二十四幅畫像看完了,這些便是當年太宗皇帝立凌煙閣時,最先受此嘉賞的功臣們。隨後還有數十幅畫像,那些分別是先帝與聖後孃娘執政期間,陸續進入凌煙閣的功臣。
陳長生越來越沉默。從太祖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