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第4/4 頁)
能治為臣的心病。陛下好意為臣心領,那藥就不必送了。”張良拋下一句,飄然而去。
“良妹的心病到底是什麼?看來我要去驪山找她問上一問?”韓淮楚籌劃著。
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
朝廷決議,由樊噲與灌嬰領軍五萬,攜帶十萬支箭,三十萬斛軍糧與十尊大炮,往赴雁門救援馬邑。沿途之上,再召集散在各地的炮車。蕭何與周勃,各自負責糧秣與箭矢。
那箭的事很簡單,從鎮守京畿的細柳營中收來就是。而三十萬斛糧秣就耗費時日。韓淮楚身為韓將,當然要隨軍回雁門,等待那蕭何籌措糧草,這幾日就閒了下來。
從那典客口中打聽得張良這病在一年前,也就是大漢立國不久就忽然生起。起初張良還能上朝,後來身體每況愈下,站在那朝堂上實在堅持不住,劉邦便賜她一個座椅。之後連坐得久了也萎頓不支,只好向劉邦告假,託病不朝。在驪山石甕谷結下一個草廬,療養身體。每逢朝中大事決議不下,劉邦便親上驪山探望,向張良請教。
※※※
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那石甕谷是個秀麗幽深的大峽谷,下有劍懸瀑布千尺,水聲淙淙,擊石飛濺,天長日久沖蝕所就,其形似甕,故稱石甕谷。谷長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驪山迷人景觀之一。
韓淮楚向那典客告了一天假,說是去驪山遊覽,出了長安只向那石甕谷而來。就見前方那懸泉瀑布似銀練垂下,轟轟落在一巨石上,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如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潭之中,瑰麗壯觀。
那水潭之旁,聳起一座草廬。只見蓬門緊閉,有鐵鎖把門。
以韓淮楚的耳力,自然聽得出來那屋中並無絲毫動靜。
“那典客說良妹居處就在這裡,今日不知何故,她卻出外而去。偌大一座驪山,卻到哪裡去尋她芳蹤?看來只有在此等候她歸來。”韓淮楚於是坐在那潭邊,假作觀賞風景,靜靜等候。
這一等就是一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