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坐下了。
那劉邦便問:“先生從彭城而來,不知彭城情況如何?”
陳平答道:“大王誠欲伐楚,正是良機。臣在楚營,深知齊地戰況,今項王徵齊方半,而齊人眾志成城保衛家邦。項王已成騎虎之勢,難以抽身西顧。大王不若藉此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徑取彭城,襲其巢穴,事倍工半也。若待項王平齊歸楚,氣勢增漲,如何能夠再取。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大王自行斟酌。”
劉邦越聽越歡喜,問陳平道:“先生居楚為何官職?”陳平道:“官拜都尉,才淺勉為。”
劉邦點點頭道:“寡人亦以先生為都尉,如何?”陳平道:“誠恐難盡此責。”劉邦笑道:“只怕不盡先生之才學。”當即拜陳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陳平一一拜受。
那劉邦還要與陳平攀談,韓淮楚卻要返回軍營,恐入夜黃河難渡,便行告辭。
陳平用自己的才學打動了劉邦,證明自己不是個草包。風雲際會,漢初四傑至此盡歸漢營。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五章 子房歸來
韓淮楚回到滎陽城外漢軍軍營,已是一日之後。剛到轅門外,那些守衛個個臉露喜悅,對韓淮楚高聲喊道:“大將軍,大喜事!子房先生回來了!”
“雖說劉邦已答允立公子信為韓王,可小生還沒有將這訊息告訴給良妹,她怎自己回來了?”韓淮楚十分納悶,急忙問道:“子房先生在哪?”眾軍士齊道:“就在大將軍的帳中。”
韓淮楚急跳下馬,將韁繩一扔,疾步向自己中軍帳走去。
中軍帳外,早已聞滿了人。面如冠玉的張良滿面春風,手搖摺扇,與利蒼坐在中間。眾將圍在二人身邊,不停地問長問短。個個臉上笑容綻放,如同過節一般。
歷經一年,久困楚營的子房先生終於鳥出樊籠,逃回來與他們並肩作戰。無論是昔日熟識的戰友,還是後加盟的新兵新將,聽說這個喜訊,士氣都是一振。
見韓淮楚到來,眾將讓出一條路。韓淮楚越眾而前,走到張良身前,笑問:“本帥剛剛回營,先生已到。子房先生知漢王欲立公子信為王乎?”
張良笑盈盈道:“若不知,子房何故歸來?”韓淮楚惑道:“這訊息本帥還未相告,先生何以知道?”張良笑眼含俏道:“何用大將軍再攀那險峰,你不說我就不知道嗎?”
見韓淮楚還在疑惑,這邊利蒼已笑著替張良回答:“早有昔日三晉盟韓盟之人,將這喜訊飛鴿傳書與先生。先生知道了確切的訊息,這才同末將下峰而來。”
那三晉盟自從秦滅前韓趙魏三國各自復國之後,早已風流雲散。總盟主張耳同趙歇翻臉兵戎相見,最後逼得張耳兵敗逃往河南。韓成被項羽斬殺,魏豹也投向漢王劉邦。按說這個鬆散聯盟的組織已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想不到張良回到韓地,又開始利用她個人威望運作起來。
張良立起身,折柳腰盈盈拜倒在地:“多謝大將軍美言說動漢王,使我韓國復國有望也。”
韓淮楚急忙攙扶起張良,卻使了個壞,不忘在她一雙柔荑暗捏幾把,羞得張良滿臉通紅,心想信郎怎這般大膽,在私下任你輕薄便是了,當著眾人的面搞什麼小動作。
只聽韓淮楚道:“先生乃國之鼎柱,漢王之師,如此大禮本帥怎受得起。”
張良似水秋波飛向韓淮楚,一本正經道:“要說國之鼎柱非大將軍莫屬。大將軍如今已是漢國丞相,子房只是大將軍帳下一位謀臣,按職務子房當拜。”
“得了,咱們誰跟誰啊,捧來捧去這麼肉麻幹嗎?”
韓淮楚便道:“喜得先生歸來,傳話膳房,設宴為先生洗塵。”
張良道聲且慢,說道:“子房既回來,當過黃河謁見漢王。在此稍作逗留,只為與大將軍一見。這洗塵酒,還是讓漢王親自來設吧。”
韓淮楚愕然道:“先生這便走嗎,何故形色如此匆匆?”張良道:“聞漢王應允立我韓公子為王,子房恨不能肋生雙翅,早見公子信入主潁川。”
“良妹心也忒急了點吧,一見風便是雨。那劉邦還只口頭上答應,並未有半點付諸實現,她便憧憬著公子信做成韓王的那一天。”
韓淮楚便道:“前先生雲有錦囊妙計可破滎陽。先生執意要走,本帥也不便阻攔。何妨將破城之計留下再走?”
張良微微一笑:“破城之計,子房已告知大將軍矣。”
韓淮楚有點不明白,楞楞問道:“先生何時告訴過本帥?”
又是利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