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1/4 頁)
蔣幹心中飛快的揣測著劉封的言外之意,旋即答道:“曹操雖乃奸雄,不過我覺得,他對司馬仲達的評價倒是中肯。”
曹操曾評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必然是心懷不凡之輩。
蔣幹這話,似乎是在暗示司馬懿眼光敏銳,手段狠毒。
劉封佯裝沒聽明白,笑道:“司馬懿護駕有功,又這般識時務,他立下這般大功,待陛下還都洛陽之後,我打算重用於他,不知子翼以為如何?”
史上司馬家篡曹,儘管現下歷史已然改變,但劉封對司馬懿依然有顧慮。
而今蔣幹是作為司馬懿一夥的代表前來,劉封此言,自然是在試探蔣幹。
倘若蔣幹出言環護司馬懿,這也就意味著蔣幹選擇了站在哪一隊。
在和諧的氣氛中,蔣幹輕咳了一聲,低聲道:“大司馬英明神武,莫非忘了曹操的前車之鑑了嗎?”
(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章 “人生贏家”
“曹操之先例?”
劉封微微一怔,旋即省悟。。
先前曹操雖然對司馬懿那“狼顧鷹視”之相頗有些疑心,但為了拉攏土族,也為了證明自己求賢之心,終究還是重用了司馬懿,令其做到相府的主簿。
正是曹操對司馬懿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任,最終卻給了此人可趁之機。
本來樂嘉之戰的那場大敗,並不足以令曹操徹底失敗,但洛陽之叛,卻給了曹操致命的打擊,並且斷了曹操北歸之路。
曹操對司馬懿的“信任”,所釀成的苦果近在眼前,蔣幹所指,應當正是如此。
這般前車之鑑,其實不用蔣幹提醒,劉封也一樣心中有數。
蔣幹的這一番話,則是向劉封表明,他跟司馬懿並不是同一陣營,之前的聯手,只不過是權宜之策而已。
“子翼,你這一番話,卻似乎是有負仲達對你所託呀?”劉封笑道。
蔣幹一派自若,欣然道:“司馬仲達等輩,皆乃中原名門望族,對我這等江淮之士,本就心懷不屑,若非是他知道當年我與大司馬有過一面之緣,也不會讓我來走這一趟,所以嘛,我與仲達他們,根本就不是同一路人。”
原來如此。
劉封沉吟半晌,問道:“而今中原已定,天下一統在即,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聚集天下的賢士,共治太平,但不知子翼有何見解。”
蔣幹亦不避諱,坦然道:“兩漢以來,外戚、宦官和士人相互爭鬥,雖然對國家禍害不淺,但換而言之,三方制約也避免了一方獨大,禍及皇權旁落。而今外戚和宦官已滅,土族獨霸天下,誠若大司馬只為匡扶漢室,自可與士人共治天下,但若大司馬另有雄心,只怕就要有所提防,免得辛苦所創之基業,最終卻為他人做嫁衣。”
蔣幹這一番話,卻是說到了劉封的心坎上。
早先他剛剛來到這個時代時,其實對這個時代的背景必不深知,但這麼多年來,他的見識早已遠非當年可比。
誠如蔣幹所言,自己辛辛苦苦的打下這片大好的江山,若是最終落得個曹魏的下場,豈非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劉封笑了一笑:“那依子翼之計,我若不用士人治天下,又能用誰?”
蔣幹忙道:“治天下要用賢才,而賢才又多出於士人,這一點是迴避不了的,我的意思是,大司馬可以換一種用人的手段。”
“什麼手段?”劉封頓生好奇。
蔣幹不緊不慢道:”中原土人勢力龐大,根基深厚,若用他們這些人治理朝政,將來必會為禍,我以為,大司馬當重用荊揚士人來治天下。”
拐來拐去,終於拐到了這裡。
劉封呷了口酒,問道:“子翼此言又有何道理?”
蔣幹興致勃勃道:“大司馬崛起於荊楚,荊楚士人對大司馬自然更要忠心。而大司馬又曾與孫氏有聯姻的關係,這一節,又令揚州士人對大司馬傾心歸附。再者,荊揚地處南方,土族們的實力遠不如中原土族強大,大司馬重用荊揚士人,便不用擔心大權旁落。有此兩大好處,不知大司馬以為如何?”
蔣幹這計策倒也不無道理,但劉封很快就看出,蔣幹此語,可並非全是為他劉封所設想,恐怕這其中也頗有些私心。
蔣幹此人,乃是九江人氏,他本身就是揚州名士。而今他又建議劉封重用揚州士人,很明顯,他這是在為自己家鄉計程車人們爭取利益。
劉封不傻,蔣幹的這份私心,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