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先帝在位時,沒少吃他的苦頭。某一年,先帝動了要扳倒齊不語的念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一想到父皇的這句忠告,秋衡本來歪歪扭扭的身子猛然一彈,趕緊坐得端端正正,兩隻小手規規矩矩放在膝頭,徹底變成認真聽夫子講學的好學生。他在柳必謙面前都沒有這麼乖過。師徒二人不經意對視一眼,柳必謙又默默低下了頭。
後來,齊不語問皇帝登基大典時在笑什麼,秋衡如實答說:“朕在想生兒子的事。”
齊不語慣常以手指捻鬚,作儒雅之姿,突然聽見皇帝這個直白的答案,他眼角抽搐,手上一抖,就拔下一根長鬚來,痛得他齜牙咧嘴,眼角抽得更厲害了些。
“皇上,綿延子嗣確實是個好想法,只不過,皇上你……”行嗎?
這種大不敬的話,齊不語就是再一手遮天,也是萬萬不敢說的。他吞了後面兩個字,又道:“此事關乎國家大計,還請皇上容許微臣與太后商議之後,再行定奪。”
商量來商量去,秋衡的終身大事就被定了下來。
齊不語膝下共有六子一女。唯一的女兒,是他不惑之年所得,按長幼次序順著排下來,齊府上下都喚她七妹或者七小姐,閨名又叫梓玉。齊不語在外面雖然霸道兇悍,但對這個女兒,可謂是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摔,是他最疼的心肝肉。
梓玉有爹孃寵著,有六位哥哥罩著,也是個嬌蠻的主,在齊府只差橫著走了。
新帝登基這一年,梓玉年方十三,正值豆蔻,長得是一副水靈靈如花似玉的好模樣,在京城各大閨閣排行榜上,有著響噹噹的名號。
前些日子,齊府剛想替梓玉物色個好人家,正巧就趕上皇帝親口說要成婚,於是齊不語便打起了好算盤。他索性將自家女兒與那個不懂事的皇帝湊作一對,反正梓玉進宮之後就是正宮皇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會吃虧。
這邊廂,齊大人的如意算盤噼裡啪啦響,那邊廂,秋衡也不是個省心的貨。
他雖然是有點著急想生兒子,但也沒想要跟齊家的女兒生,好麼?
秋衡明面上自然同意這門親事,答應立齊氏女為後,但一轉眼,又搬出那一套什麼恪守大孝三年為期、周禮“限男女之年定婚禮”的說法,將這場婚事硬生生拖了三載。百善孝為先,齊不語自然無處反駁。
三年後,齊梓玉出落成二八年華的妙齡少女,學識拔尖,模樣出挑,依然是京城裡最炙手可熱的大家閨秀。
眼見著皇帝大孝快完了,這婚事總能辦了吧?
齊府上下很激動,梓玉亦是。她性子雖然嬌蠻,但和普天之下所有未出閣的姑娘一樣,對於婚事,對於未來的夫君,她也會忐忑不安,也會有莫名期許。與皇帝定親的三年裡,張太后曾多次召齊夫人和她入宮,可梓玉只遙遙見過皇帝一眼。那一日,隔著重重宮牆,他坐在龍輦上,露出半張側臉,漫天碎金之下,那張臉白的耀眼。
大孝剛過,欽天監奉旨擬定大婚的日子,來來回回,皇帝都不滿意。
這事還沒個定論,大周疆域居然抽風鬧騰起來。他們欺負周朝現在是個小皇帝當家,孤兒寡母,江山凋敝。
這種現成藉口不用白不用!
秋衡竊喜。
他懶得再與欽天監正假模假樣爭辯,翌日,便直接下旨說什麼胸懷天下,戰事不完不成婚云云。
這一回,齊不語沒有退讓,組織言官納諫了,但……耐不得民意啊!百姓熱血沸騰,群情激奮,紛紛感慨,這是遇到了為國為民的好皇帝。秋衡順水推舟,也就沒再搭理那些摺子。
整個大周估計只有齊府烏雲密佈。梓玉獨自在閨房裡坐了一日,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原來,她的這位未來夫君,根本無意娶她為妻!
如此一拖,又是三年多的光景。
這一年,梓玉一十九歲,成了京城最大的一個笑話。和她年歲相當的那些閨閣小姐,早就成婚嫁人,有些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唯獨她這個齊府七妹還剩在家中,準確的說,是被那小皇帝故意吊著。
連府裡下人都開始嚼舌根子時,梓玉風風火火衝到齊不語的書房,憤憤道:“爹,三年又三年,那皇帝坑我啊?不行,我要退婚!以後就是他上杆子求我,我都懶得正眼瞧他!”
女兒的脾氣有多火爆,齊不語非常瞭解。他連忙擱下手頭東西,和顏勸道:“七妹,你暫先安下心,為父明日在皇帝面前說道說道。”女兒的婚事確實不能再拖了,實在不行,只能拿出群臣下跪的絕招了!
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