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頁)
穩了。
這倒是一件麻煩事。
更麻煩的是另外一件事……萬一,光緒按照他說的這些辦法搞成了,扭轉了中國的局面,他還能不能將滿清驅逐出去。
這也是一個問題啊!
從紫禁城裡出來後,胡楚元重新乘車返回永郡王府,心裡也是有著太多的疑問。
他確實說不清未來了。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他這麼想著。
(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唁
不出胡楚元所料,醇親王和恭親王正在永郡王府裡等著他,不行啊,得勸說他放棄改革的念頭,得勸說他別去做直隸總督……實在不行,兩江總督和閩浙總督的位置還是可以商量的。WWw!
胡楚元實話實說,他也不想做管仲,問題是皇上逼著他做,他能怎麼辦呢?
他就說了說後來和光緒帝載灩商量的那些事,避重就輕,特別是將軍機處做為改革的重點,分開總理資政衙門的大權,這些事不免讓醇親王鬆了口氣。
醇親王就知道,胡楚元不是張百熙那種愣頭青,心裡是懂得輕重的。
要是胡楚元真將總理資政的那些大權交出來,話說,就讓他做直隸總督也並無不可啊,萬一有人真要扶持慈禧重新出來,他這個直隸總督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不管怎麼說,醇親王和胡楚元之間是有聯姻關係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保證一一至少醇親王是這麼想的。
三個人商量了一夜,特別是談了滿人奉養銀的問題。
在康熙年間,這就已經是個讓清朝廷歷代皇帝頭疼不已的問題,費用之高,實在是太驚人了,道光年間,這個問題就已經壓的大家喘不過氣來。
胡楚元說的很簡單,你們再拖,這大清國就拖沒了。
一年七八千萬清圓的支出,十年就是七八億清圓,拖個三十年,滿人增加到三百萬,四百萬的時候,根本不用外國來打,滿清自己就先倒閉了。
最重要的問題是滿清八旗營已經沒有任何用處,還得另外養著十萬的練軍,每年的支出也在五六千萬清圓左右。
養練軍,你還能維持著國家,如果你不養練軍,繼續養八旗營,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你以後就別指望地方的那些封疆大吏們給你招募徵兵了。
所以,八旗營必須裁減一半,其他的滿人奉養也得拆掉一大半。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滿人奉養裁撤到現有的五成,然後允許滿人自行擇業,養活自己,十年之後再減低到兩成,然後就一直維持著這個標準,只能算是保留一個優待和民族補貼。
一個屁問題,三個人居然扯到了天亮。
最終,恭親王奕同意了胡楚元的建議,認為這確實是無奈中的最好辦法,再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法子了。何況,胡楚元提出的勸業局各種辦法,還是很有可行性的,能夠將局面控制住。
醇親王奕豢還是不同意,但也不打算反對了。
他們兩個人算是滿人中比較清醒,也不那麼混蛋的,中央財政的問題出在哪裡,他們比誰都清楚,這麼拖下去確實不是個辦法。
至於後面的那些事,奕和奕豢都不是特別的擔心,畢竟胡楚元已經將權力讓給他們,他們可以控制著,至少能玩一些陽奉陰違的手法,原先說是十年之後再裁到兩威,也許十年之後的財政好了,那就一直維持在五成的滿人奉養。
這種事總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看胡楚元的態度也根本沒有決心一鼓作氣的辦下去。
這一點太重要了……他們至少能確認胡楚元並不想做管仲。
這他媽的是最重要的。
此後的每一天,胡楚元都得去軍機處報道,和其他的軍機大臣們一起商議,首先是得把法務局創立出來,堪布《公司法》和《工商稅務法》,允許國內商人在國內開設工廠、公司。
具體的稅法也要調整改革,運輸不再增稅,改將商稅提高到十二抽一,工稅也是十二抽一,礦稅是十抽一,丁稅一分為二,即農丁稅和工丁稅,前者不變,後者略高,透過備公司、商行抽取。
個人營收凡每年超過三千清圓,超過的部分都要繳納十抽一的所得稅,商人也可每年根據額度繳納十萬、百萬清圓買斷所得稅。
此外,《金銀貴金屬管制法》也得立刻提上日程。
說到改革,大家並無興趣,還很牴觸,說到徵稅,個個都很亢奮。
談到最後,軍機處就開始和戶部爭奪權力,要在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