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曼德勒進發。
4月8日,第66軍先頭部隊新38師已達至曼德勒。9日,新39師進駐曼德勒,新38
師師長孫立人奉命擔任曼德勒衛戍司令。
新38師是一支能打善戰,訓練有素的全美式裝備的部隊。營級以上軍官,大多受過
英、美軍校培訓,英語水平高,軍事知識豐富,訓練刻苦,紀律嚴明。
當孫立人率部隊進駐曼德勒,動手清理戰爭留下來的創傷時,接到亞歷山大將軍的電
報,讓其火速到梅茵參加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孫立人立下軍令狀,要將仁安羌地區被
日軍圍困7000英軍解救出來。
領命後的孫立人即刻返回駐地,命新38師第113團作好戰鬥準備。
4月17日黃昏,孫立人親自率部到達賓河北岸,在距離渡口不遠處與日軍展開激戰,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激戰,於4月18日中午消滅賓河以北的日軍,佔領渡口。孫立人並沒有
馬上乘勝渡河,而是命令部隊停止進攻,親自到渡口觀察南岸敵情。經過周密部署,擬19
日拂曉發動攻勢,爭取一舉殲滅日軍。
19日清晨,在晨霧嫋嫋中,攻擊開始了,新38師第113團在山炮、輕重迫擊炮和
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向賓河以南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仁安羌油由處處是油管、油罐、油
桶,在槍炮的轟炸下,處處燃著大火。第113團官兵渡賓河,然後強佔高地,直把日軍逼
進火海。被圍英軍見援兵一到,也強行突圍,日軍被兩面夾擊在火海之中,潰不成軍,棄屍
逃竄。日軍自攻佔緬甸以來,頭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頑強之軍隊。
3時,日軍完全退出陣地,20日下午5時,孫立人率部全部收復仁安羌地區,救出被
圍的7000名英軍。
仁安羌大捷,新38師以不滿千人的兵力,在劣勢的情況下,解救出近10倍的盟軍,
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孫立人成為名噪一時的英雄。為此,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
一枚〃豐功〃勳章,蔣介石也為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
仁安羌戰役後,孫立人準備集合全師,反攻當面之敵,穩定西線,確保第5軍彬馬拉會
戰,但英軍經過仁安羌被圍之難,精神不振,決心放棄緬甸向印度轉移。並通知新38師由
仁安羌至喬克巴當附近,掩護英軍撤退,4月25日,日軍重又佔領仁安羌。
英軍不斷後撤,中國遠征軍也到了危亡關頭,4月28日臘戍失陷,彬馬拉會戰流產,
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撤軍也無回頭之路。
杜聿明率兩個師向緬北要塞密支那撤退。日軍在5月8日攻佔密支那,5月9日繼續推
進,中國遠征軍旗他各部也都各自尋路撤退,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從1942年2
月至1942年5月慘敗撤退印度,在這不到4個月時間裡10萬精銳戰死,被俘2萬餘
人,撤退中餓死、病死在緬北叢林中達3萬餘人,最後集結於印度和滇西的遠征軍部隊,僅
剩4萬餘人。
從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5月上旬,日本法西斯侵佔了泰國、香港、馬來
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及達平洋上的一些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和城市,在不到6個月
的時間裡,侵佔了38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達1億5千萬。創造了日本法西斯在東方
侵略的奇蹟。
在緬甸敗陣下來的中國遠征軍,在印度經過調養、整頓,至1942年底已恢復原來陣
容並補足了武器。
1943年1月,羅斯福、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商定重新開啟中國的陸路交通
線。在這之前,史迪威已同蔣介石商定,中印公路由美國擔負建築的主要責任。2月,中美
英軍政界最高幕僚集會於加爾各答,研究對日政策。5日羅斯福、丘吉爾在華盛頓討論西西
裡作戰及攻回計劃,並商定雨季之後反攻緬甸。8月,美英在魁北克又一次討論反攻緬甸方
案。新置東南亞戰區,以蒙巴頓為統帥,史迪威為副統帥。10月10日,蔣介石與蒙巴
頓、史迪威在黃山開會,確定反攻緬甸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