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1941年12月中旬,日軍分兵兩路,大舉進攻緬甸,把緬甸戰役作為發動太平洋戰
爭總體格局中的最後一次重要戰役。
1941年12月22日,迫於局勢變化,英國印緬軍總司令韋維爾和美國陸軍航空隊
長勃蘭特,從仰光飛抵重慶,參加“東亞軍事會議。
12月23日,由中、英、美三國將領參加的〃東亞軍事會議〃決定:
一、在緬甸成立中英聯軍統帥部;
二、成立中國遠征軍,派3個軍開赴緬甸;
三、由美國向中國入緬作戰部隊提供武器裝備,並派空軍入緬協同遠征軍作戰。
在中國遠征軍入緬的問題上,韋維爾卻藉口〃滇緬公路交通困難,中國軍隊運輸不便,
印度軍隊開赴緬甸較快〃。只同意中國以兩個軍的昆明和滇西待命。
1942年1月3日,同盟國正式確定成立中國戰區統帥部,蔣介石擔任統帥,下設參
謀部,美國將軍史迪威為參謀長兼駐華美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在內的
全部盟軍。
1942年1月4日,日軍先頭部隊越過泰緬邊界;19日,日軍攻佔泰緬邊境緬甸一
側的土瓦,駐緬英軍司令胡敦立即請求中國部隊前往景棟佈防;20日,日軍主力部隊發動
進攻;22日,胡敦再次打電報給韋維爾,請求中國軍隊主力入緬佈防。韋維爾仍拒絕中國
主力部隊進入緬甸。胡敦只好直接通報丘吉爾,丘吉爾大為震驚,立即打電報給韋維爾,讓
豈不要低估中國軍隊的能力。
1月31日,日軍佔領毛淡棉,2月4日又攻下拔安。
2月,仰光告急,英軍致電中國戰區統帥部,要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由
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6軍、暫編第66軍組成,共10萬人。衛立煌擔任遠征軍總司令,
杜聿明為副總司令兼第5軍軍長,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史迪威任遠征軍總指揮。但實際指
揮大權在實權派杜聿明手中(衛立煌因故一直未到任)。2月16日,中國遠征軍誓師出征。
中國遠征軍在盟軍飛機的掩護下,沿著滇緬公路浩浩蕩蕩前進。中國軍隊到境外作戰,
自甲午戰爭以後,這還是第一次,而幫助友軍到國外作戰,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3月8日,仰光被日攻陷。
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按照英緬軍司令亞歷山大的要求,深入東籲,逐次接替英
軍防務。既要掩護由仰光撤退下來的英軍向東籲以西集結,又要堅守該地,保證遠征軍主力
南下東籲至彬馬拉一線集結。
中國遠征軍入緬第一戰是東籲保衛戰。
東籲是仰光至曼德勒的第一大城,距曼德勒200多英里,城東緊靠錫唐河;是曼德勒
防禦的一道重要屏障。日軍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調集精銳第55師團,由花谷正率領,約
4萬餘人,欲首先掠取東籲。
3月10日,日軍第55師團從勃因出發,向東籲推進,行至東籲以南彪關河一帶,即
與中國遠征軍第200師的警戒部隊發生遭遇戰。遠征軍初戰小捷,擊斃日軍500餘人,
繳獲一批重要檔案及軍用地圖,使遠征軍初步摸清了敵情。日軍遭此一擊,判斷遇到了強
敵,且證實遠征軍〃確已南下至東籲附近〃。於是向東籲陣地增兵,發動更猛烈的攻擊。
從3月18日至22日,日軍出動飛機400多架對東籲城狂轟濫炸。由於遠征軍主力
受阻,不能及時趕到東籲增援,第200師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棄城突圍,東籲之戰失利。
4月11日,蔣介石派羅卓英代替衛立煌任遠征軍總司令。這樣,遠征軍的指揮就由史
迪威、林蔚、羅卓英、杜聿明等四人擔任。由於四人不在一處,只靠通訊聯絡,文電交馳。
西路縱隊英軍遭日第33師團攻擊;中遠征軍第6軍一個整師陷於羅衣考地區下落不明,更
為嚴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區,7千名英軍被日軍圍困,突圍不出,形勢嚴峻。最後遠征軍決
定放棄蔣介石制定的平滿納會戰。
危急時刻,蔣介石電告:戰略預備隊第66軍,從滇西開拔,正向緬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