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持直認孕撾幕�翁�撓跋旄�羈獺⒏�岣弧⒏�嚀宓哪諶蕁�
這本書大體上由兩組文章組成。後面一組是繼續《探原》的工作,對毛澤東的早期政治、美學、教育思想以及早期歷史觀等,進行多方面的探討。作者從第一手材料的翔實考證和精密分析,引出一些新的觀點和見解。前面三篇主要是對毛澤東思想同中國文化傳統及近代中西文化論爭進行宏觀探討。同後面一組相比,這三篇是寫意大筆,粗線條的輪
206
02為毛澤東思想研究開拓新的領域
廓勾勒,不像對早期思想研究那樣工筆細描,銖分毫析。很希望作者能如《探原》一樣,繼續將中期、晚期思想深入鑽研下去,撰寫出一系列的毛澤東思想發展史論來。
這件工作,對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來說,也可以啟發人們從文化的更深層次來進行歷史的反思。
207
毛澤東晚年的思想與實踐A
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無疑是毛澤東。
他的一生,曾影響甚至主宰過中國之命運;他的一生,不論勝利和失敗,貢獻和錯誤,理論和實踐,都是中國歷史、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從學生時代起,即立志以“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為終生奮鬥目標,未嘗一日稍懈。在長達40年的時間內,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曾習慣地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進。曾長期以生活在“毛澤東時代”而自豪。因此,關於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研究,不但在中國,在世界也引起了濃厚的興趣;國外已經發表的有關論著數以千計,近年尤注重研究毛澤東的晚年實踐及晚期思想。
在毛澤東生前,國內出版過若干種寫他的書,其中多數很難說是科學的研究。陳伯達在延安寫的幾種論著,對毛澤東思想研究曾發生過較大影響。蕭三的一本,提供了一些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傳記材料。
我在50年代初寫的《毛澤東的早期革命活動》一書,曾影響過一代青年,也是政治價值高於學術價值;1980年再版本是增補改寫過的,其影響似乎在
此文是1988年11月為《晚年毛澤東》一書寫的序言。原載1989年2月2A日《光明日報》。
208
202毛澤東晚年的思想與實踐
國外大一些。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時出現了許多宣傳毛澤東事蹟的印刷品,還出現了幾種民間版本的文集和語錄。這些更談不上研究,大抵不過是林彪、“四人幫”一夥為個人崇拜推波助瀾的宣傳品罷了。只是在民間版的文集中,為國內外研究者提供了若干不易見到的未經核實的材料。
對毛澤東研究的真正突破,是1981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決議》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內容,也實事求是地指出了他晚年的錯誤,分析了產生錯誤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這個《決議》,不是對毛澤東研究的終結,而是研究的真正開始。關於毛澤東思想研究,現在不僅有全國性的組織,還有好些地方組織,出版了多種期刊,專家學者定期集會,有關論著每年幾百篇,出現了不少有真知灼見的論文,呈現出學術討論百家爭鳴的局面。
毛澤東本人對歷史和黨史的研究,從來主張百家爭鳴(他曾不贊成寫一本統一的黨史教材)。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1978年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如果沒有隨後理論務虛會的討論,如果沒有《決議》起草期間全國400人的討論,能夠寫出並透過這樣好的《決議》嗎?
《決議》透過之後,八年來,對毛澤東的研究又大大推進了一步。本書就是近年國內報刊發表的關於毛澤東晚期思想研究論文的一個選集(也收入了少量尚未發表過的文章)
,它反映了學術界所達到的新的水平。
在毛澤東研究中,最複雜、最困難、也最重要的,而且是過去研究得最少的,是他晚年思想和活動(主要是晚年“左”的錯誤思想)的研究。因為,這一位曾經凝聚著中國人
209
毛澤東晚年的思想與實踐302
民的危難、希望和力量的偉大人物,在他晚年的長時期中,確實犯了很大的錯誤,給他的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也為他自己造成歷史的悲劇。關於毛澤東尤其是他的晚年,國外有許多學者在進行研究(他們對毛澤東晚年的研究比國內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