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家一致的意見,主要是有關長達20年“左”的錯誤的形成及其原因等現分六個專題,簡報如下,供修改時參考。
(一)
《決議》是否以兩條主線來寫:一條是八大路線,以發展生產力搞經濟建設為中心;一條是搞政治思想運動,“以階級鬥爭為綱”。把思想、理論、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串起來寫,這樣更是非分明,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1、以毛澤東為首的“左”的錯誤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開國以來,一整套“左”的錯誤思想和實踐,在黨內逐漸產生、發展,終於佔了統治地位。第一階段(1949—1957年)
,已經出現了某些“左”的錯誤。如“三反”
、“五反”定指標,限期抓“老虎”
,整死或冤屈了一些人;三大改造,原定十五年,實際三年完成,搞得太急,超過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的覺悟程度;反右派嚴重擴大化,整了50多萬“右派”
,副作用極大。
第二階段(1958至1965年)
,是“左”的錯誤形成和發展的階段,提出了所謂“三面紅旗”
:否定計劃經濟,搞大躍進;在農村,高階社尚未鞏固,又搞人民公社化,吃飯不要錢,想很快進入共產主義;片面強調主觀能動性,提出了“總路線”。高舉“三面紅旗”
,高指標,瞎指揮,一平二調,造成國民經濟大破壞,餓死成千萬人,這是中外古今歷史上承平之世絕無僅有之事,應當正視這一悲劇。
三年大躍進,從經濟到人的思想,受到很大破壞和攪亂。
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反右傾,使“左”傾錯誤進一步升級。
1962年七千人大會,毛沒有改正錯誤,隨後沿著“左”傾錯誤越走越遠。
1962年
186
081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
在北戴河會議上又進一步大講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1964年搞“四清”
,提出要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整了一批又一批人。
第三階段“文化大革命”
,左的錯誤統治全黨,造成十年浩劫,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特別嚴重的是破壞了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敗壞了黨的光輝形象,在人民中產生了對共產黨的“信任危機”和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危機”。
第四階段(1976—1979年)
,從粉碎“四人幫”到三中全會,毛主席雖然逝世,但華國鋒繼續左的錯誤,造成目前經濟調整極其困難的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宣告“左”的錯誤的基本終結。三中全會以後的政治、思想、組織路線是正確的。
2、過去二十年的根本分歧。
在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前後,黨內實際上存在著兩種傾向的鬥爭。一種是八大制定的馬克思主義路線,一種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左”的錯誤。毛以他在全黨、全國人民中的崇高地位,使“左”的錯誤長期佔統治地位,使八大路線無法貫徹。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大多數中央領導同志(不同程度地包括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同志)
,同“左”
傾錯誤進行了抵制和一定的鬥爭。
八大決議指出:“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幾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結束”。
“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
187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181
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這是對我國當時社會矛盾的馬克思主義的論斷。八大根據這個基本論斷制定的政治路線就是要透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來解決這個矛盾。這條路線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當時中國的國情。
有關組織路線,在鄧小平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很明確地規定,要堅持群眾路線、民主集中制和反對個人迷信、個人突出。思想路線強調反對主觀主義,堅持調查研究,實事求是。
毛澤東從主觀唯心主義和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