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黃問題帶複雜性、曲折性。昨日還是功臣,今天變成禍首。人們不理解,由於不瞭解歷史變化,不知道他們歷史的複雜和曲折。
這次大會打了防疫針。
大家要對他們做工作,要往來,採取熱情幫助態度,要開團結大會,要看作是我們的同志,幫助他們改正。最後還談到,估計70%的右派可以爭取過來。牛訓練三年才耕田,豈可人而不如牛乎?劉仁靜現在當翻釋,要給人出路嘛!立三也改了。
(林彪最後插話:這次會,避免了大馬鞍形,避免了分裂。)
關於廬山會議,《機關槍和迫擊炮的來歷及其他》的文字,則這樣定性:“廬山出現的這一場鬥爭,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抗
183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771
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鬥下去,至少還得鬥二十年,可能要鬥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滅亡,鬥爭才會止息。“
上面就我的記錄本,將1959年廬山會議的情況,作了一個概述。特別是將毛的幾次講話、談話要點錄下,以便了解會議和毛在山上思想變化的過程。回頭看這段史實,試作如下總結:1。
上山之初,毛澤東迫於形勢,準備繼續糾一下“左”
,只認識到是區域性問題:農村已調整得差不多(還要保食堂)
,工業再調整一下指標之類,形勢就可以很快好轉起來,絲毫沒有認輸。因此,是開神仙會,有閒情賦詩,開十來天,討論好若干問題,透過一個《紀要》。
2。
對問題認識的深度雖不同,但當時頭腦清醒的人包括大區負責人是多數。不僅彭總、少奇、朱總都發了言,表了態,總理直到7月23日前,一直召集國務院各部領導開會,算細賬,抓調整。問題從何發生的呢?就在從毛主席起,大體還是有這麼一部分人(主要是當時掛帥的柯慶施等)並不服輸,還是要鼓足幹勁,強調氣可鼓不可洩(認為落實指標即洩了氣)
;大體還是這一部分人又犯阿Q之病:觸動不得,一觸即跳,過於護短,過於保護自己,“人為財死”。毛當然要靠諸侯,不能靠秀才。
3。彭德懷是剛直的人,講話直率,“有張飛之粗,無張飛之細”
,有些話聽者有心(傷了人)
,又有所謂歷史舊賬。
那些進讒言邀寵之人(其中有阿Q們)
,加油添醋,渲染上綱,說“人都被彭德懷拉過去了”。於是毛沉不住氣,主觀武斷為
184
871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
是“反毛”
,是“魏延反骨”作怪,要“搞分裂”
,組織“章羅聯盟”。
(這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也許還有這樣一種因素:凡屬反對過自己的人,又不轉變為百依百順,一遇到機會,就不惜當場廷杖,乃至“昨日功臣,今朝禍首”。
4。
軍權不能旁落。機不可失,調林彪上山。林彪看似講話不多,也沒有在大會上張牙舞爪,慷慨陳詞,但三言兩語,起了定調的作用,有“護駕”之功。
5。
當然,在這場驚心動魄、關係黨和國家歷史命運的大斗爭中,有一批風派人物,也起了不好的作用,不過這是次要因素。
6。
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在廬山會議時,毛澤東就已經有了一整套“左”傾的東西。
“矛盾和鬥爭是永遠的,否則不成其為世界。無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哲學。”在他的這種哲學思想的自我支配下,七年以後的“文化大革命”自是歷史的必然產物了。
三A
我們第十組全體同志,經過12次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寫一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意義深遠,衷心擁護,並希望儘快寫好。
這個《決議》很難寫,寫成這個草稿很不容易。它的基本內容是好的,包括對毛主席的歷史功績和毛澤東思想的說明。但
1980年11月11日起草的小組討論總結。
A
185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971
是大家感到還有不夠之處。綜合12次討論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