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1/4 頁)
身的道理,他的一些學生直接承襲他的教導,在科考上取了不錯的成績。如今有不少人都任職六部,至於地方的官員,直接或間接受了他的教誨的,就更多了。
老人家說完之後,才有些嘆息的說道:“國子監的事情可惜啊,道不同不相為謀老夫這個司業,不做也罷。”
眾人聽到他的感嘆,稍稍沉默了一番。
大明朝的統治階層十分重視國子監教育。建國之初太祖皇帝便加強了對國子監教師的管理,把國子監教師納入了官制體系當中,確立了它在國家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建國後朝廷對國子監教育的重視與之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斷擴大國子監的規模。從教師的設定、選任、待遇、職掌、考核諸方面著手,構建了一套嚴格的國子監教師管理制度。
首要的便是任命德高望重的人士擔任教職,國子監教師的選用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司教之官必選耆宿,祭酒、司業被視為國子監的表率之職,因而要求很高,選用學明行修望重的人擔任此職。在國子監內,祭酒是國子監的核心人物,總理監內一切事務,制定教育法規,整頓校風校紀,並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司業協助祭酒,處理監內事務。同時,祭酒、司業,也和其他教職人員一樣,從事教學活動,監丞參領監事,負責監規的執行。為了能讓國子監教師安心教學,朝廷所採取的是“禮優師儒”的政策,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予教師比較高的待遇。國子監雖然並不是實權部門,但是因為它的重要性,因此如汪祉這般大儒,是有很高地位的。
其他教職者也要求能夠表儀諸生,目的是使後學者有所效仿。汪祉既然能任南京國子監的司業,本身的口碑自然很好。
他在南京國子監任職之前,在士林中有已經很有名氣,帶出了一大批學生。後來朝廷多此下詔,他才決定擔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的職位,算得是二把手。在任上幾年,確實做出了斐然的成績。但是去年的時候,南京國子監祭酒換了人。原先的祭酒因為自身學問差了汪祉很多,因此很多事情上,都是汪祉說了算。但是換上來的黃瀚在學問上並不比汪祉遜色,二人聽說因為觀念問題,原本似乎就不睦。此番又遭遇在一起,就有些針尖對麥芒。
對這些讀書讀到骨子裡的大儒們來說,其實內裡所堅持的東西都比較堅定,輕易是不會改變的。因此,二人爭鋒相對,大打出手,連帶著各自的弟子們為了替恩師出氣,也摩擦出了很多的火花。具體的情形眾人不大清楚,只知場面鬧得有些大,這般到了最後,黃瀚還是力壓了汪祉一頭。在年前的時候,汪祉一氣之下,辭了官,再次歸隱。劉守義對汪祉的學問是佩服的,此番請他過來,心中其實也有些忐忑,但是對方既然來了,他便也覺得很慶幸。
“劉大人放心,老夫既然來此,便會盡力而為的,不可讓人小視了。”汪祉說到此時,臉上的笑容才漸漸隱去,落下一句比較重的話,讓人看出他的某些情緒來。
劉守義口中連到不敢,心中對一些事情卻也有些瞭然,知道對方大概是在同黃瀚的交鋒中落了下風,眼下想借著文會館的事情,來和對方繼續較勁。既然知道對方的心理,劉守義便知道事情可為。他教出來的學生,不說別的,八股寫的好,因此在科考方面確實是有很強悍的實力。
“汪公學問,我等素來敬仰,眼下既然來此,也算得是我輩之福。”一些陪坐的有舉人連忙說道,同他一道的蔣保通、吳可封等人知道他在同黃瀚的事情上傷了心,因此安慰上幾句。
時辰已至午時,到了用午膳的時候了,一眾老人家話說了這麼久也有些疲憊。今日的事情吳家比較重視,早早地就備好了筵席,因此只要到場的人都是能夠入席的。對於這些,有些家境貧寒的書生就有些高興,今日即便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哪怕只有這一餐飯,也已經不虧了。
當然,這也是許宣的觀點了。他早上起得早,又在臨仙樓指手畫腳地忙碌了一番,這個時候早就有些飢腸轆轆。
筵席設在離桃李園不遠的一處叫春風園的偏院裡,這裡空間開闊,日光盈盈而下,天空一碧千里。春風園裡有一座叫春風亭的小亭,吳家人引來流水繞亭,又有假山之類的點綴,環境清雅。筵席的桌子環繞春風亭,食物酒水的香味混合其間。
劉守義等人在亭內上首的地方入座,吳家老一輩裡有人出來做陪,這般場合,也是相談甚歡。大概是為了照顧一眾老者的口味,菜餚的味道比較清淡,並沒有特別多的大魚大肉,只是模樣還算精緻。
因為下午安排了講學的事情,有些比較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