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夜西風凋碧樹昨夜西風凋碧樹”有人喃喃地重複一句。
眼前彷彿浮現出一些久遠的畫面,寒冷冬夜裡,樹木蕭條,涼冷的星光如豆,寒窗前的身影偶爾推窗朝外看一眼,前路茫茫的感嘆,上下求索某些決心還不曾失掉。在那樣的年月裡。
吳可封原本帶著些許冷意的面色微微窒了窒,隨後同汪祉對望一眼。一旁飲酒的青衫老者手中的酒杯頓了頓,飲酒的動作被打斷,他稍稍遲疑了一下,將酒杯放下去。看錶情不知想些什麼。
許宣的聲音停頓不久,隨後接著響起來。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春風園裡此刻已經悄然無聲,書生的一些簡短話語之後,帶來某種奇怪的氣氛。第一句話就已經很有些蒼涼的氣氛,到得第二句,又是一次轉關。一些讀書人聯想到自身的經歷,多少年不足為外人道的辛勞,以及多少夜昏黃的燈火燭光,都在此時化作排山倒海的畫面衝擊而來。從發矇開始,走上科舉之路,有些已經是小有所成,有的還在不斷追索
人群中,有鬚髮泛白的老者,掩面而泣。
聲音沒有停頓,第三句話緊隨著壓過來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呵”
第163章 桃李園中(七)
秋末的暖陽之下,筵席的尾聲因為一些突發的情況久久未能結束。書生聲音平靜地將話說出來之後,氣氛就變得很微妙。有掩面的白髮讀書人遲疑間將手放下。
“這是詞”有人喃喃地叨唸了一句。
“但是說的似乎很好。”身邊的人聽到了,下意識地補充道。
許宣將話說完,隨後有些奇怪地搖了搖,大概是因為又一次抄襲了別人的話語覺得有些無奈。但他這樣的神情落在其他人眼中,橫豎都是不理解的。
吳家的下人裡面有些是讀過書的,這個時候覺得有些奇怪,那書生似乎只是說了幾句詞話,還是前人用過的,怎麼引得眾人這般古怪?連話都不說了?有些搞不懂。
許宣的第一句話之後,吳可封臉上的怒容便稍稍緩和了一些,此刻到得話說完,就已經完全隱去了怒意,隨後同汪祉對望了一眼。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蔣通保將詞句重複了一遍,點點頭,隨後目光望向眼前的書生:“你叫許宣?”這一次的問話,才開始有些正式起來。
“宋代的詞”方紀達朝左右看了看,見到眾人的神情,皺了皺眉頭:“這樣的說法斷章取義,豈能如此解?”他說完,目光轉向亭外的眾人,大概是期待有和他一樣想法的人出來說句話。只是這般過得片刻,並無人響應。
“學問這般嚴肅的話題,如此說法,太兒戲了,簡直可笑啊。”方紀達見自己的話似乎並沒有得到眾人的認同,又沉聲說了一句,只是即便如此,他語氣中連他自己都未覺察到的某種不確定也很明顯。他眼下這樣說出否定的話來,是因為他本身就站在許宣的對立面。
就知道是這樣啊。
程子善在人群中,神色有些複雜。在不久之前,他就已經篤定許宣一定會說些什麼的。眼下這樣的想法得到證之後,還是覺得有些意外。
嚴格說起來,許宣並不算正面的回答。用了詞句來解答關於人生、關於學問的某些道理,其實是有些劍走偏鋒的。這些詞句,都是在時間的淘洗之下沉澱下來的某些精華所在,代表了很多複雜難言的人之情感,因此,正是因為眾人都知道的,才會覺得很有感觸。
原本他若是正面回答汪祉的問題,即便答得再好,也能被人找出攻擊的漏洞。但是這樣劍走偏鋒之下,挾持了很多人的情緒,道出一些人的心聲,這個時候,即便汪祉和吳可封等人,也不好再說什麼。妙就妙在他的回答裡蘊含的道理和情緒,都是真實的。誰不是這麼過來的?這些情緒,在這些人生經歷到古稀之年的大儒這裡,因為歷經滄桑,感觸比之一般人來,反倒更深沉一些。
許宣話裡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晏殊、晏同叔的《鵲踏枝》“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柳詠、柳耆卿的《蝶戀花》“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種境界是南宋辛棄疾、辛稼軒的《青玉案》“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對很多人來說,人生無味,但是諸多階段概括說來也莫過於此。起初的艱辛和坎坷,隨後的堅持和守望,再到後來的功成名就,或是金榜題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