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4 頁)
殖民區當局建立統一國防體系的迫切性。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和維多
利亞三個最主要的殖民區,長期以來對法國人在西南太平洋的頻繁活動一直
惴惴不安,對德國人佔領新幾內亞北部以及與此相鄰的一些島嶼更是驚恐不
已。為要對抗德國人從北新幾內亞南下,昆士蘭及其他殖民區當局迫切要求
英國兼併新幾內亞南半部,即巴布亞,以便築成一道地域防線,但是英國卻
要殖民地自己去處理。所有這些促使各殖民區去考慮主要依靠自己的聯合力
量來阻擋德法的擴張。
上文提到,自19 世紀70—80 年代以來,工人階級力量空前壯大,工人
運動日益高漲,勞資矛盾日益尖銳,罷工鬥爭層出不窮,為此各殖民區的資
產階級亦迫切要求強化國家機器來鎮壓無產階級的反抗。
此外,還出現了一些使國家非統一不可的因素。19 世紀50 年代後大量
移民進入澳洲大陸,其中有大批有色人種移民,如華人、印度人、印尼人和
大洋洲黑人。有的殖民區極力排斥有色人種移民,如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
有的主張大規模地吸收有色人種移民,如昆士蘭,雙方在移民政策上爭吵激
烈。又如在對外貿易政策上,新南威爾士主張自由貿易,而維多利亞等殖民
區主張保護關稅。制定統一的移民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促進建立統一的國
家的重要因素。
到19 世紀90 年代,全澳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形成了像墨爾本和悉
尼這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運輸的樞紐。這在客觀上亦迫切要求
國家的獨立和統一。
所有這些因素體現了澳大利亞自19 世紀50 年代以來政治經濟發展的規
律,從而極大地加速了民族國家的形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80 年代開始
出現了聯邦運動。
四、聯邦運動與聯邦憲法的制定
1880 年,澳大利亞著名政治家亨利·帕克斯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建
議:建立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由於當時條件還不十分成熟,該建議未能立即
產生反響,但對後來的聯邦運動卻起了重要作用。此後不久,發生了德國佔
領北新幾內亞和法國人在新赫布里底群島活動等事件,才使澳大利亞的政治
家們在驚恐中猛然醒悟過來,開始重視帕克斯的正確建議,為此在1883 年召
開了各殖民區區際會議。會上制定了關於建立聯邦議會的組織法草案。草案
明確規定聯邦議會是一個立法機構。經過帝國議會批准,聯邦議會在1885
年成立,1886 年初便召開了首屆聯邦議會的會議。維多利亞、昆士蘭、西澳
大利亞和斐濟群島都派代表參加,但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殖民區——新南威爾
士卻沒有派代表參加,這引起很大的震動。當時帕克斯在新南威爾士掌權,
他表示他之所以改變了主意是因為他認為這樣的聯邦議會不會帶來真正的聯
合。
1889 年,愛德華茲少將向各殖民區當局提出了一個國防防衛體系的報
告,報告強調說,如果各殖民區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防禦,其後果是不堪設
想的。帕克斯看到這個報告後立即於同年10 月再次提出建立全澳議會和中央
行政機構的建議。各殖民區立即響應,因而1890 年2 月6—14 日在墨爾本召
開了代表大會。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昆士蘭
等5 個殖民區各派二名代表參加會議,西澳大利亞只派了一名代表,紐西蘭
也派了二名代表參加了代表大會。代表大會的召開表明澳大利亞民族最終形
成了,因此這次代表大會在澳大利亞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會上,代表們一致同意建立全澳立法機構和中央行政機構;各殖民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