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1/4 頁)
再次去見彭德懷。
這回,當陳賡敬完禮之後,彭老總回過頭來,神情嚴肅地問:“你知道我為什麼生你的氣嗎?”陳賡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沒紮好綁腿。”“對了,就是這個問題。”彭老總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當領導的,首先應當給戰士作好表率,這樣說話、發號令才能有力量。你現在當了司令員,我看到你的毛病要是不管,將來你要是回去上任了,誰還敢惹你這個大司令呀?”
看到陳賡誠懇地接受了批評,彭老總這才和他談起了工作。
春季的一天,遼縣(雲頭底的一個山坡上,早飯之後便陸陸續續地坐上了人,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將在這裡召開一次宣傳教育工作會議。當主持會議的野戰宣傳部副部長王東明宣佈“今天由彭副總司令向大會作報告”時,會場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安靜起來,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同志為了回去便於傳達,早已做好了認真記錄的準備工作。
彭老總神情嚴肅、很有條理地開始了演講。
他首先給大家分析了華北抗戰的嚴峻形勢,用了一些數字和具體事例,對整個華北敵我態勢和發展趨勢瞭如指掌,娓娓道來。大家豎耳聆聽,心裡亮堂了許多。
接下來,彭老總明確地提出今後的兩年是“最困難的兩年”。他還進一步辯證地闡明形勢發展的特點,是“勝利愈是接近,困難愈是增多”。
彭老總透過對事實的剖析,引申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斷:“敵人越接近死亡,越會殘暴、瘋狂地對我根據地進行封鎖,使今後鬥爭極為殘酷。這不是敵人強大的表現,恰恰是敵人垂死掙扎沒落失敗的象徵。”他還警告:“在今後物質困難增多、政治複雜的鬥爭中,有些人是會昏頭昏腦地被淹死的。”
彭老總講到困難時一點都不掩飾,他說:“根據地人民舊有的社會積蓄和財富,被日軍不斷摧毀,已到了相當程度的貧乏,同時整個根據地的生產又在銳減。”“敵後根據地遊擊性加強了,地區縮小了。”
怎麼樣才能克服困難呢?彭老總傳達了**北方局有關決定的精神:“主要的辦法: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保持人民抗日生產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才能達到熬時間,積蓄力量,爭取最後勝利的目的。”
當講到軍隊要幫助農民春耕的時候,彭老總說了一個故事:“我聽說司令部機關有個規定:首長的乘馬不參加運輸和幫助農民耕種勞動。我就問作出這個決定的同志,他的理由是‘戰馬不能擔任勤務勞動’。我說,‘我還要勞動,為什麼馬比我還要尊貴,我去勞動,它也得幹活。’現在我們處在嚴重困難的關頭,戰馬也得下地!”說到這裡,他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
大家被彭老總的講演吸引住了,不知不覺一上午就過去了。直到附近單位的吃飯號吹響了,彭老總才從容地結束了演講:“困難儘管是極其嚴重的,但是,我們完全有力量戰勝它。我看,最大的困難不是別的,還是我們有的幹部不認識困難。同志啊,對困難要有足夠的認識才對!”
在中國共*黨的領導下,太行山區的許多村莊都成立了抗戰自衛隊,發動了對侵略者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但是,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經驗,自衛隊的活動都比較機械、簡單。
一天,彭老總在外出視察工作歸來的途中,正巧碰上武鄉縣磚壁村抗戰自衛隊進行軍事訓練,他就在訓練場邊上駐足觀看。
當彭老總看到自衛隊的隊員們大都是拿著一些木棒互相對打幾下,或是站起隊練練操,既呆板又單調,毫無實戰意義的情形時,心中很是不安。於是,他讓領隊把自衛隊隊員們集合起來。又讓警衛員拿來一支三八式步槍,向自衛隊隊員們講解步槍的效能和使用方法。同時,他還針對山地作戰的特點,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妥善隱蔽自己和有效打擊敵人的種種知識。
不僅如此,為了讓這支自衛隊迅速成長起來,彭老總還特意派出總部從事民運工作的同志在磚壁村進行蹲點指導,幫助村幹部加強對自衛隊的建設。
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整頓和嚴格軍訓,很快,自衛隊隊員們就掌握了埋地雷、投彈、刺殺、瞄準和打靶等軍事常識與技能。可是,當時步槍十分缺乏,就是八路軍戰士也有不少人揹著大刀和紅纓槍,自衛隊更是連一支槍都沒有。每次打靶,他們都要借用八路軍戰士們的槍支。
有一天,彭老總再次來到了自衛隊的軍訓場。這時,一個拿著木棒的小隊員走了過來,對彭老總說:“八路同志,俺們都想學本領殺鬼子,可俺們這麼多人連一支槍也沒有,要能給俺們幾枝真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