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頁)
12月20日軍校特別區黨部代表及炮、工、輜3隊學生赴省城,參加促進國民會議示威遊行。
12月26日軍校教導團第2團正式成立,士兵來源同第1團。翌日,委張靜愚為團黨代表,調金佛莊為教導團第3營營長。
12月底軍校共產黨人秘密組織“火星社”,於東校場省分校正式成立。“火星社”用SM作代號,另有聯絡暗號,成員有李勞工、周逸群等100多人。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6)
12月軍校第3期新生相繼陸續入校,共1200多人,編為1個入伍生學生總隊,下設3個營,後又改為3個大隊,進行入伍教育。從這一期開始,實行入伍生制。翌年初,委王懋功為入伍生隊總隊長,張治中為總隊副。1925年
1月1日軍校正式提出“殺陳炯明”的口號。第5、第6隊學生前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宣誓。
1月2日軍校學生首次表演新劇《革命軍》。
1月4日軍校學生遷往廣州市北校場省分校,黃埔本校專住教導團,校政治部隨學生遷往省分校,設分部留校,經管教導團政治工作事。
1月5日軍校政治部派餘程萬等10人隨同鐵甲車隊赴廣寧宣傳。
1月10日軍校成立第7隊,直屬第2總隊,同時又資遣第1期學生回原籍服務,策動軍閥所屬部隊靠攏革命,計河南13人,內蒙古1人,各給旅費100元。
1月11日軍校始設軍法處。
1月14日軍校特別區黨部改選第2屆執行委員,選出蔣介石、吳明、陳作為、羅振聲、周逸群為執行委員,王柏蒼、成恭寅、黃錦輝為候補執行委員。委員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
1月17日軍校學生隊第5、第6、第7隊改稱步兵第1、第2、第3隊。
1月18日軍校政治部在周恩來領導下組織成立“血花劇社”,直屬於校政治部。推蔣介石為社長,開始在校內外進行宣傳演出,極受師生和市民歡迎。
1月20日軍校編成《立志歌》、《放槍歌》,在學生、士兵中教唱。鼓舞教導團官兵應命出征。
1月23日軍校政治部實行政治實習討論,每週下午6時至8時舉行。
1月25日校政治部奉命制發軍人坐立姿勢圖及感化圖。蘇聯顧問鮑羅廷發起成立“青年軍人社”,以廖仲愷為社長,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踴躍參加。軍校發起召開中國軍人聯合會代表大會,推舉蔣先雲、曾擴情、賀衷寒、何畏能4人組織籌備會。
1月30日教授部、教練部合併為教育部,政治部仍採原制,其他各部改為處。軍校準東征軍抵達汕頭,受到群眾歡迎的報道。備東征,校本部令胡謙留守軍校。政治部為東征制定對內訓練、對外宣傳的各項任務。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第1次代表會在廣州舉行,到會者有各軍官學校、各軍將領、校代表、各戰艦代表共20餘人。黨代表廖仲愷致詞,望青年軍人抱定為國為民之宗旨,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以完成國民革命之偉業。
1月31日軍校全體師生在大操場舉行東征誓師典禮。以校軍教導團第1、第2團組成東征軍主力,擔任右翼作戰。校軍由校長、校黨代表領導,錢大鈞為參謀處長,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
2月1日第1次東征開始,軍校教導團第1、第2團及建國軍、粵軍、滇軍、桂軍、湘軍等奉命出征,由黃埔長洲島乘艦向虎門集中。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廣東大學操場舉行成立大會並遊行,發表《成立宣言》,主要負責人有蔣先雲等。繼後出版《中國軍人》雜誌,號召:“革命軍人聯合起來,打倒陳炯明”。入伍生隊第1、第2、第3連編為第1營,第4、第5連編為第2營,留校待命。
2月2日校本部組成東征隊,以教導團炮兵營為主力隊,工兵隊、輜重隊及步兵第1、第2、第3各隊為總預備隊,另組織宣傳隊。入伍生第1連移駐北校場省分校。
2月3日校部東征隊由黃埔長洲島乘福安艦出發。軍校成立入伍生隊總隊部,接收陸續到校的入伍生開展士兵教育,並組織入伍生輸送軍用品到東征前線。
2月14日校軍作戰英勇,大元帥府致電嘉獎。
2月15日東征軍攻佔淡水城,營黨代表蔡光舉在是役中犧牲。
2月17日校軍在蘇聯顧問指導下采取新戰術,用偵察部隊代替騎兵,在前衛的較遠前方搜尋前進。
2月18日校軍給進攻淡水的奮勇隊(敢死隊)頒發賞銀,每人30元,要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