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頁)
改甑陌材�S辛聳�改甑氖奔洌��鬩醞騁恢性��⑶掖蛟煲恢�看蟮木�印�
中原的農耕民族要想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和平相處,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其次便是雙方的良好交往,互通有無。所以,殺戮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也正因為此,劉子秋才會親自率領大軍進入漠北,就是擔心手下這些將士做得太過火。
角里延的願望沒有得逞,自然是大失所望。不過,那些翻身做了主人的奴隸們卻興奮不已。過去需要仰望的女主人現在成了他們的女人,從今以後,他們也不需要再和牛馬擠在一起,可以住進溫暖的氈帳,喝著美味的馬奶酒,啃著金黃的烤羊腿,欣賞著突厥少女的胡旋舞。
劉子秋並沒有在營地裡繼續停留,他隨便指定了一個老成些奴隸做這個小部落的族長,自己則帶領大軍繼續向北。
兩萬人的大軍加上五六萬匹空馬,即使行進在浩瀚草原上,氣勢也足夠驚人,根本不可能隱匿行蹤。因此,劉子秋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強調一個“快”字,不給草原部落以任何喘息和準備的機會。短短三天時間,劉子秋的大軍已經橫掃了金山以南的二十多個小部落,抵達了金山腳下。
金山也就是後世的阿爾泰山,穿過阿爾泰山以後,突厥部落就會多起來,其中還不乏一些比較大的部落。在金山和于都斤山之間有一座小山叫做地神山,地神山腳下就駐紮著一個較大的突厥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阿史那俟利發是真正的突厥貴族,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
突厥部落眾多,但最強大的兩個部族就是阿史那族和阿史德族,這兩個部族控制著整個突厥草原,無論西突厥還是東突厥。很多年前,為了爭奪誰是突厥的最高主宰,這兩個部族之間也發生過多次戰爭和衝突,結果自然是兩敗俱傷。雙方都難以承受慘重的損失,最後達成一個協議,由阿史那族的人出任突厥可汗,但突厥王后卻只能從阿史德族挑選。
突厥可汗駐營的地方叫做突厥牙帳,突厥牙帳的人都是王廷精銳,他們一年四季並不需要牧馬放羊,所需要的給養全部由其他部落供給,透過戰爭和襲擾中原掠奪的財物和奴隸也優先由牙帳的人挑選。在突厥牙帳的這些精銳當中,既有屬於可汗的人馬,也有屬於王后的人馬。事實上,王后並不是可汗的附屬品,她們也擁有自己部族和兵馬。為了保證突厥牙帳的統一,突厥實行了繼婚制。新的可汗迎娶生母以外的其他庶母,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牙帳的實力不會因為可汗的更迭而減弱。
今年夏天,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忽然得了重病,至今仍然臥床不起。他有十三個兒子,十七個女兒。每個成年的兒子都擁有自己的部落,但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就是阿史那咄吉世和阿史那俟利發,因為他們兩人的部落最為強大。當然了,誰最終能夠奪得汗位,還必須看站在他們背後的阿史德族有多強大。
阿史那俟利發的妻子叫阿史德穆朵麗,來自阿史德族最大的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阿史德穆林的妹妹阿史德穆蘭就是啟民可汗的王后。當然,啟民可汗不止一個王后,楊廣的堂妹義成公主就是啟民可汗的王后之一。啟民可汗病重,由誰來繼承汗位的事情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三天前,阿史那俟利發就帶著他的大批侍衛前往突厥牙帳了。除了他和阿史那咄吉世,其他幾個兄弟也對汗位虎視眈眈,為了奪取汗位,這些兄弟只怕無所不用其極,阿史那俟利發也不能不多加小心,他整整帶走了一萬八千名武士,偌大的營地中只留下兩千多青壯。
連日征戰,將士們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對於這些出身遊牧部落的勇士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阿史那俟利發的部落,據說營地裡有兩萬突厥精騎,這是進入漠北以來,他們碰到的第一塊硬骨頭,消滅了這個部落,將對突厥造成巨大的打擊。劉子秋為了確保勝利,下令在金山以南紮營休息。
那些無人騎乘的戰馬馬背上本來就馱有紮營用的材料,隊伍裡還有許多從小部落掠奪來的牛羊。入夜以後,劉子秋下令將那些牛羊全部宰殺,讓將士們飽餐一頓。畢竟長期吃肉乾把胃口都吃壞了,也需要換換口味。
攻打阿史那俟利發的部落是劉子秋計劃中的最後一戰,戰鬥結束以後,劉子秋就打算收兵撤回河西。既然是最後一戰,劉子秋就不準備採取原先那種讓奴隸重獲解放翻身做主人的策略,而打算按照遊牧部落的規矩行事。殺戮固然是殘忍的,但戰爭本就充滿血腥,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個道理劉子秋還是明白的。而且跟隨他的這些來自各個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