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頁)
獻髡劍�勻換共蝗緶淼獨吹盟呈幀<幢閎鞝耍�饉目諍岬兌彩羌�氐囊患�裎鎩R蛭�踝憂鋃哉饢逯治骱5豆艿蒙躚希�渲新淼丁⒛暗渡踔斂輝市澩�鼉���
林巧兒帶了二十個俏麗的女孩子過來,說道:“老爺,迎親的隊伍都準備好了。”
這些女孩子都是從各個部落挑選出來的美貌少女,她們同樣精於騎射,將來可以充當拓跋千玉的護衛和侍婢。
忽然,一名背插三角小紅旗計程車兵疾馳而來,大聲說道:“主公,緊急軍情!”
這是劉子秋新近組織的驛騎。傳遞書信、公文的驛站自古就有,劉子秋又下大力氣對各地的驛站進行了重組,配備了最好的馬匹和優秀的騎手,而且大量增加了驛站的數量,每個縣至少設定四處驛站。現在整個河西道,資訊的傳遞已經快捷了許多,邊境發生的事情,一天之內就可以傳到威定城。
軍情無小事,劉子秋撇開迎親的隊伍,沉聲道:“說!”
那名驛騎滾鞍下馬,單膝跪地,大聲說道:“啟稟主公,武威郡有突厥犯邊!”
站在一旁的趙凌皺眉道:“突厥犯邊乃是常事,今年怎麼這麼早?”
驛騎繼續稟報道:“突厥兵馬血洗了高越縣城。”
武威是邊郡,過去是河西道總管馮孝慈的駐地。張掖一戰之後,馮孝慈便不知去向,因為屠殺那些少男少女、冒領軍功的命令就是他下達的,劉子秋已經傳檄各地,對他實行通緝。但他在河西經營多年,黨羽、爪牙眾多,劉子秋一時也抓不住他。
長城將武威郡分成塞外和塞內兩部分,塞內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不亞於張掖的西北糧倉。而塞外卻是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不過,在沙漠中也點綴著一座座綠洲,高越縣就是其中之一,城中有常住百姓一萬多人。
聽說突厥兵馬血洗了高越縣,劉子秋的臉色沉了下來,大聲說道:“備馬、點兵,隨我出塞!”
趙凌慌忙勸道:“主公,拓跋部那裡都準備好了,迎親的事?”
劉子秋擺了擺手,說道:“救兵如救火,迎親的事容後再議。”
在西海,劉子秋的話就是聖旨,沒有人敢違抗。半個時辰以後,兩萬騎兵便在城外集結完畢。
同樣是遊牧騎兵,但和一年前相比,他們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所有的騎手在皮甲裡面都襯了一層薄薄的鑌鐵鎧甲,這層鎧甲雖然很薄很輕,防護力卻絲毫不輸於大隋禁軍裝備的沉重鐵甲。除了護甲,騎手們的攻擊武器也有了很大的改進。馬刀代替彎刀成了制式裝備,這讓騎手們除了騎射之外又多了一件利器。
就算騎射這個老本行也有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騎兵弓之外,劉子秋又為他們配備了騎兵弩。弩的特點是威力大、射程遠,但裝填比較費時費力。劉子秋為他們裝備的這種騎兵弩小巧,易於攜帶,鐵矢是預先裝填好的,加了保險和手柄等部件。平時掛在馬鞍旁邊,戰時拿起來就可以射擊。
最大的變化還在於他們的作戰方式。這些遊牧騎兵已經被組織起來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訓練,其中不少人都參加過攻佔河西諸郡和隴西的戰鬥。如今,他們學會了佇列,學會了分進合擊的戰鬥模式,不再依賴於騎射,可以充分調動戰馬的衝擊力,戰鬥力與過去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只有兩萬騎兵,但隨行的戰馬卻有七八萬匹,每名士兵都配備了三四匹戰馬,而且大多數都是哺ru期的母馬。漠北草原雖然已經開始下雪,但還沒有到冰雪覆蓋的嚴寒冬季,許多地方仍然可以找到牧草,對於士兵們來說,馬奶加上肉乾就是最好的戰鬥食品。
對於突厥現在的情況,劉子秋瞭解得很少,只知道突厥分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塊。去年夏天,東突厥的啟民可汗還在榆林朝見楊廣。與武威接壤的草原歸東突厥管轄,血洗高越縣城的肯定是東突厥的人馬。但整個東突厥又是由許多不同部落組成的,這些人又是來自哪個部落,劉子秋更不清楚。
但劉子秋卻知道,千百年來,漠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的最大威脅。突厥之前有匈奴、鮮卑,突厥之後還有契丹、女真、蒙古。由於生活習性的不同,來自中原的農耕民族基本上不可能控制住遼闊的漠北草原,甚至無法徹底擊垮草原上的遊牧部落。這些遊牧部落的民眾,即使被打散,也可以幾天幾夜賓士在草原上,最終得以逃脫。等到中原出現內亂,實力衰弱的時候,他們又會捲土重來。
劉子秋在西海荒原生活了大半年時間,對遊牧部落已經相當熟悉,甚至他自己都已經成為遊牧部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