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何來奇技盈巧之說,如果沒有這些技術恐怕如今我們還在刀耕火種,沒有這些技術先生我們又如何遠航萬里,沒有這些技術,我們又住在何方,先生何故貶低呢。”劉宇這次說話顯得十分慎重。
士農工商等級至秦朝起就存在,幾千年的歷史,雖然宋朝由於本身經濟的高速發展,所以幾者之間的等級並沒有體現出來,可那不代表沒有,只要經濟一落後,嚮明朝一樣,工匠的地位就顯得很低了。
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要發展卻絕對少不了這些技術人員,所以劉宇必須徹底的改變這一觀念,而不是因外界的原因而無意識的提高。
“大人高見,是子建的不對。”聽到劉宇那慎重的語氣,林權的內心顯得十分不平靜,不過很快的反應過來,躬身施了一禮,語氣之中少了之前的輕浮,而是多了幾分慎重。
第七十一章 火繩槍
林權此時的內心可謂十分不平靜,他本來是個七品小官,原本身附才學,滿心報國之治。可是官場的黑暗可不是他這位啥都不懂的菜鳥還滿心正義的人混的下去的。
果然他這個官位還沒坐穩就直接給稀裡糊塗的下崗了,一次偶然的情況接觸到了火器,火器的威力與便利直接折服了他。
想到如今大宋的處境,他突然想到了另一種救國之法,那就是直接專研火器,待有朝能夠攜火器一掃宇內,這何嘗不是報國之法。
就這樣他直接回到了山東老家,一專研就是二十載歲月,如今的他已經是四十多歲了,不過正當壯年沒什麼大不了,而火器的研究就在去年年底就已經有成效了,他正準備完善後就去報效國家。
可還沒等他完善,就傳來了南宋滅亡的消失,頓時就讓他如遭雷擊,整個人都傻了,每天變得渾渾噩噩,直到劉宇將他帶回琉球說了那翻話才緩緩的恢復過來。
古代中國對傳承看得十分重,特別是文人有一種深入骨子裡的堅持,劉宇說他是華夏人,那就代表希望,代表不是外人。
從伏羲召集各路部落組成聯盟時,我們就有了一個共同名字,夏,可以稱之諸夏,也可以稱之華夏,而當華夏之主的必須要是這些部落之人,是誰並不重要,但絕對不能是外族。
夷狄有君不如諸夏之王也是最好的闡述,春秋之時列國分立可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華夏,只有楚為了稱王而自稱蠻族。
戰國時死敵的秦趙兩國,都由於匈奴的原因在戰場上直接停下,轉而秦不顧一切的支援趙抗擊匈奴。大漢時期更是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的絕世霸氣。
作為這個時代的文人,作為還沒有被閹割掉的華夏子孫,林權還是將傳承看得很重的,劉宇一系列舉動都代表著他有爭奪天下之志,這不由讓他眼前一亮,準備考察一下劉宇再考慮是否投靠。
“不知先生專研為何?”劉宇不由開口問道,雖然劉宇對這種專業人才都十分看重,但事有輕重緩急如今他最需要的是軍工與民業這兩方面的人才,如果是其他的劉宇也只能將他閒置一兩年了。
“呵呵!在下不才研究火器二十載,有點成果不知大人看好不。”林權不由自信的開口道。
眼前亮了,真的亮了,雖然南宋火器已經普及了,可研究的甚少,都可謂沒有,軍中用的還是一百多年前那本武經總要上面的。
一百年幾乎沒有創新過,連個純粹黑火藥都沒有弄出來,這並不是華夏人都是一群笨蛋,如果是笨蛋四大發明就不會由中國發明出來,古代科技就不是華夏奠基。
而是宋代的軍人地位實在太過低,相應的軍工企業的地位也好不到哪去,能有創新才怪了,沒倒退就不錯了。
《武經總要》是一部中國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
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製造,對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這書的確牛叉,可幾百年不動在牛的書也變成渣了,這位林子建竟然說他研究火器二十載,而這個時代都喜歡自謙,沒有成就絕對半個字不說。
林權說他有點成就,那就代表有大成就,而且看他那自信的表情劉宇就知道準沒錯,這不由讓劉宇臉上的喜色更加濃烈了。
冷兵器雖然悲壯,也十分有視覺衝擊劉宇對此也十分喜愛,可是熱兵器取代冷兵器這是歷史的必然,劉宇無法改變,也不能改變,那他就得在這變革的前夕掌握住先手,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