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套
方才諸位愛卿言說陳愛卿徇私枉法,將眾多官員關押入獄。朕在這些奏章中均能找到官員姓名,非但如此,其上記述了這群官員的累累罪行”
嘶
眾人聽著李忱的講述,又看著那玉盤上壘如小山的奏章,不禁暗自感嘆,心道這陳浩當真是事事撩人先機。這才剛彈劾他,這反駁的奏章就已經擺在了面前。
就在眾人沉思之際,李忱又指了指第二個玉盤,此玉盤上一卷厚厚的卷軸:“此物乃是東都學子發起,之後延至整個河南府,其上有三千寒門學子的留名,三千國子監學子撰文旨在還陳愛卿於清白,諸位不妨一覽”
李忱說著便示意內侍拉開這幅長卷,待長卷緩緩拉開時候,映入眼簾的乃是三千學子的姓名。不僅如此,其姓名之後留有諸多感言。長卷拖到殿外再觀後半部分,卻是國子監三千學子的撰文
此等長卷讓在場的群臣無一不感到震驚,心道這是要有多高的名望,才會有如此多的學子推崇?為官一生能夠得到三千寒門學子讚揚,就已經是名留青史。而如今竟然還有三千國子監的學子甘願請願,這使得眾人無法想象,究竟陳浩做了什麼讓這些人如此推崇他。
國子監學子猶如天子門生,若要贏得這群孤傲的學子認可,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而如今陳浩做到了,這長長的紙卷擺在眼前,不容的他們不相信。
當白敏中看到最後一篇文章之時,不禁失口唸出了其中的一段句子“吾自問讀聖賢之書,已知天下,然陳師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每每思之受益良多”
讀罷這一段話白敏中被怔住了,口中不停的默唸著長卷上的文字,心中卻是深深的震撼。方才他還認為是陳浩為了揚名,故而做此浮華之事。然而當他看到這一段文字的時候,他此刻開始相信陳浩有這個名望。
而一旁的魏謨此刻手捏鬍鬚,雙目盯著長卷不能挪移。倒是一旁的白世言頗感新奇,於是來到近前順著魏謨的目光看去,見其上是國子監學子薛濤所撰寫,其中有一句“吾曾問陳師,出世與入世何以取捨?陳師曰:以出世做人,以入世之處事,故有:仁愛謙讓之心自律,做清如靜水之君子;公正進取之心自勉,為濟世安民之賢臣!”
白世言被這一句引言徹底征服了,他沒有想到他的這位兄長的心境,竟然是如此的曠達與高遠。就在他驚訝之時,一旁的魏謨卻做出了群臣為之愕然的舉動。
卻見魏謨恭敬退後兩步,繼而向長卷深施一禮。堂堂以為宰輔竟然當眾向長卷一拜,引得眾人驚愕之餘也是聞聲過來一探究竟。待眾人看罷之後,也不禁唏噓短嘆起來。
李忱見魏謨如此並未感到驚訝,因為當他看到之初也是驚訝萬分。伊始李忱也是對這份學子聯名抱有懷疑態度,然而當他看到三千國子監學子所撰文章時,他被深深的震撼了。而一旁的崔黨眾人卻是臉色鐵青,他們知道有了這六千學子聯名請願,陳浩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就在群臣議論紛紛之際,李忱指著最後一個玉盤,甚有深意的道:“此物乃是東都留守陳愛卿送於朕的,諸位愛卿不妨觀上一觀!”群臣不敢有違,於是均將目光落在了第三個玉盤上。
待內侍開啟之後一時間全場譁然,只見內侍撐著一件破舊爛衫,絲絲布條每塊都是髒亂不堪。這件衣衫相比於乞丐衣衫,恐怕也比這件衣衫強上許多。
此刻眾人心中都有一個疑惑,思忖這陳浩想要做什麼?竟然送於聖上這般殘破的衣衫,是在警示聖上治理無方百姓衣不蔽體,還是在有意諷刺聖上?
就在眾人深思這陳浩獻上此衣是為何意之時,這是令狐綯卻臉色鄭重的詢問李忱:“聖上,此衣可是萬民衣?”
“哦?愛卿竟然識得此物?”李忱頗為驚訝的看向令狐綯,他沒有想到令狐綯能一眼認出此物,因為這件衣衫有些特殊。
令狐綯恭謙道:“陳大人行事向來不同尋常,微臣也是揣測而已”李忱聽罷深以為人的點了點頭,思忖這陳浩的確行事捉摸不透。
嘶!
萬民衣!
李忱與令狐綯的一問一答,可是讓眾人心頭又是一驚,對於‘萬民衣’他們不是不知。所謂萬民衣就是在為官之人的長衫上寫明其政歷、事績,以證此人的光明磊落、清白無罪,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呼籲。由於簽名者人數眾多,故被稱為“萬民衣”。
然而眾人不解的是,這大殿之上衣衫並未有過多的字跡,若是仔細辨認倒是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