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2/4 頁)
東丟失之後,為了防備隋軍的進攻,李建成與李淵、裴寂等大唐心腹,共同商量、研究了許久,傾長安的財力物力打造了這條牢固的防線。在防備如此森嚴的潼關城下,隋軍就算付出巨大的代價,也拿潼關毫無辦法!退一步說,就算隋軍能夠攻下了潼關,也勢必傷亡巨大,那麼接下來的長安一戰,就是唐軍佔優了!
潼關防守,歷來是針對洛陽方面的政權,隋軍若是攻不下長安,又怎麼能守住潼關?守不住潼關,河東、武關的隋軍就只能撤退,無功而返。這,就是關中的優越地勢!古往今來,靠著他稱帝的,或進兵中原的,不在少數。
正是有著這樣的優越地勢,李建成才有著極大的信心,認為他一定能夠守住潼關,對於李建成來說,他反而是擔心馮翊郡的戰局,畢竟馮翊郡雖然有沙地、蘆葦等天然地勢,更有洛河、渭河兩條天然河流的阻截,但相對而言,沒有潼關、藍田關的地勢更加險要。
雖然在李建成的心中,認為隋軍攻破潼關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是個生性謹慎之人,顯然不會大意,與李元吉說的時候,就吩咐楊文幹、馮立等心腹,一定要小心謹慎,日夜不停的巡邏,保護好潼關,將隋軍拒之於關外!
第二十五章 潼關之戰(中)
隋軍五萬大軍,沿著洛陽,緩緩而行,在三日後到達了桃林,駐紮在桃林以西,準備攻打潼關。WwW、QunabEN、
“陛下,蘇將軍率兵三萬,出了蒲津關,駐紮在朝邑縣以東。”凌敬說的這個訊息是蘇定方快馬傳遞而來的,經由位於河東的茅津渡到達河南,再從陝縣傳遞而來。
“嗯,定方這一次有尋相、尉遲敬德相助,定能擊敗李瑗。”楊浩說道,喝了一口茶,就有笑著說道:“洛陽大軍行動遲緩,恐怕李建成非常的疑惑,還在猜測朕的意圖吧!”
凌敬看著掛在中軍大帳的地圖,說道:“陛下,如今三路大軍圍攻長安。李淵讓李世民守藍田,卻讓李瑗守馮翊,幾乎沒有帶過兵的李建成守潼關,就是想要仗著潼關天險,阻礙王師。”
“哼,潼關雖然險要,但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就是那伊斯坦布林,不也被攻下好幾次麼?”楊浩說著。
“伊斯坦布林?”凌敬聽了就是一愣,隨即疑惑的問道:“陛下,這伊斯坦布林是何物?請恕臣愚昧!”
楊浩聽了,愣了一愣,知道自己無意之間說了不該說的,這個時代,伊斯坦布林應該叫君士坦丁堡,是東羅馬的首都,這座歷史上的名城,雖然易守難攻,但終究還是被攻破數次。
略微沉吟了一下,楊浩說道:“在大隋之西,有西域;在西域之西,有波斯、大食;而在大食之西,則是東羅馬,也叫拜占庭,首都正是此地。”楊浩偷換了一下概念。
凌敬聽了,心中更加疑惑,不明白楊浩如何知道的這麼清楚,畢竟這個時代,交通不便,尤其是中原戰亂,西域又有西突厥人,善於經商的慄特人也受到了影響,導致東西方的交流更加不便。
就在這時,就有士兵匆匆趕來,在帳外說著:“啟稟陛下,荊襄有軍文送到。”
“進來!”楊浩說著,士兵進來之後,將軍文遞給了楊浩。楊浩一瞧,軍文有兩份,就首先拆了其中的一份看著。這份軍文,說是荊襄,其實不過是從荊襄送來,內容是夔州的戰事。
楊浩瞧了,心中就高興著。因為冉肇則大敗李孝恭,使得隋軍先鋒楊道生部順利的登陸,隨後駐紮在夔州城外,對李孝恭虎視眈眈。此時的李孝恭雖然知道不妙,但一有南蠻兵,二有隋軍將夔州包圍,李孝恭只能是每日登上城牆,望著從西南方緩緩流過的江水,痴痴的等著盼著,就像盼著夫君歸來的小媳婦,望穿秋水。
可是,等待李孝恭的,是巴縣援軍被擊敗的訊息,隨後又是隋軍入川主將李靖已經率領荊襄水師趕來的訊息,幾乎是孤城一座的夔州,隨後在隋軍的攻勢下,搖搖欲墜,打到第三日,夔州城就被攻破了,趙郡王李孝恭戰死,一萬唐軍投降。
楊浩看完了軍文,就順手遞給了凌敬。
片刻之後,凌敬就說道:“陛下,李尚書入川雖然仰仗冉肇則,才能順利攻下瞿塘關,但南蠻人只講利益,素來反覆無常,恐怕”
楊浩點頭,說道:“以冉肇則為首的南蠻雖然無常,但此時,朕欲滅偽唐,只要平定了關中、巴蜀,日後以文教之,總可消除蠻性。”這件事,在楊浩的心中,早就有了計較,只是此時,還不是實行的時候,漢家文化,博大精深,能夠延續上千年不滅,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只要合理利用,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