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2/4 頁)
,雖說兵法有出奇兵一策,可是很顯然,隋軍如果採取這樣的策略,最後收益的只能是敵人,留給隋軍的只有失敗。
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從已經是隋軍治下的東平、濟陰兩地出兵,一舉奪下東郡,這樣,被阻隔在大河北岸的隋軍主力就能渡過大河。這樣一來,鄭軍最大的依仗就失去了,妄想透過大河抵禦隋軍的企圖就落空了。
在隋軍渡過大河的時候,洛陽朝廷派出的援軍還在晃晃悠悠的朝著東郡出發,剛剛走出虎牢關,而帶領這支軍隊的主將正是太子王玄應。
隋軍攻取河內郡的訊息,傳到了洛陽,隨後是徐世勣投降的訊息,這些事情,王世充都知道,所以在召叢集臣商議之後,王世充果斷的派出了援軍,並讓太子王玄應為主帥,副帥則是荊王王行本(非隋將王行本)。荊王王行本是他地哥哥王世偉的兒子,素有謀略,王世充讓荊王跟隨,也是為了讓王玄應成長起來,畢竟日後的大鄭江山是要交給他的。
帶足了五萬人馬,太子王玄應一路晃晃悠悠,朝著東郡出發,在他看來,隋軍有大河阻隔,定然不能過河,畢竟,白馬、衛南等地的鄭軍還是有不少。
這一帶的大河洶湧,並不是憑著人多,就可以任意的過河,所以他王玄應不急,渾然不知隋軍已經渡過了大河。
在荊王王行本的勸慰之下,王玄應這才加快了步伐,朝著白馬奔去,一路上,王玄應只覺得車馬顛簸,很是不滿。王玄應一行,到達酸棗的時候,這才得到了隋軍已經南渡的訊息,這讓王玄應大驚失色,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
還是荊王王行本頗為冷靜,立刻令人率領大軍,加快步伐趕往靈昌,準備在哪裡抵禦隋軍的進攻。
在靈昌,隋軍先鋒也是恰好慢了一步,沒有及時攻下靈昌,完成合圍的目標,這讓先鋒秦叔寶有些鬱郁。兩軍在靈昌城外一番激戰,終因隋軍士兵不多,未能取勝。只能在靈昌城北紮在營寨,等待主力的支援。
就在秦叔寶在靈昌城下激戰的時候,單雄信也作出了決定。
透過斥候不懈的努力,在陣亡是數百名斥候之後,單雄信終於得到了一個訊息,那就是隋軍在蘆葦蕩、山脈之中,只是虛掩軍旗而已,李靖部的隋軍,其實並不多,只有一萬人而已。
在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單雄信的一張臉變得鐵青起來,他想不到隋軍居然假裝圍困離狐,實際上卻是暗中包抄,斷絕他的後路。如今,隋軍的主力已經殺入了東郡,奪取了濮陽等地。可是,即使是隋軍的主力並不在離狐,單雄信也不敢輕易的攻擊,誰知道,隋軍是不是故意欺騙自己的呢?
這個時候,單雄信誰都不敢相信,他只信任自己!而如今,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逃走!
不過,順著東郡迴轉洛陽似乎已經不行了,畢竟,如今東郡的情況,他幾乎不瞭解,如果茫然的率領北撤,或許恰好中了隋軍的圈套。經過思考,單雄信決定帶著鄭軍取道濟陰郡!在他看來,隋軍的主力已經奔襲東郡,那麼濟陰郡必然兵力空虛,更何況,濟陰郡乃是孟海公的地盤,如果自己率領攻擊濟陰郡,或許此人會不顧一切的率兵回援。那樣一來,單雄信的機會就更大了。
為了防止李靖部的埋伏和追擊,單雄信讓陳智略率領五千士兵在前探路,張童兒則帶著五千士卒斷後,而他自己率領主力,緩緩而行。
單雄信以為他做的隱秘,可是一切都盡在李靖的監視之下,只是,單雄信的調查沒有錯誤,李靖部的確只有一萬餘人,在得到離狐城中的單雄信出現異動的時候,李靖明白,單雄信要動了,是以,他派出了猛將程知節率領五千士兵追擊。而自己則帶著餘下的部隊支援。
只是,這樣的追擊在單雄信的防備之下,並沒有取得輝煌的戰果,兩軍各有顧慮,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廝殺。單雄信出其不意,並沒有按照原路返回洛陽,這讓李靖的安排落空,所以,他只能緊緊的咬著單雄信部,期望在濟陽的孟海公能夠截住單雄信。
濮陽。
隋軍的主力已經在這裡集結,足足有五萬人馬,其中,兩萬是原本的隋軍,另外的三萬則是剛剛投效的徐世勣的軍隊。
與李密不一樣,徐世勣的軍隊顯然戰鬥力更為強大。
當初,李密為了壯大實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於來投靠的各地反王均是來者不拒,是以瓦崗軍中,好壞參差不齊,實力相差很大,就是號令也時有不統一的情況,那個時候,瓦崗軍中,除了內軍的實力堪與王世充的洛陽軍交鋒之外,其他部隊的戰鬥力非常的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