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郭孝恪細數:“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各大勢力之中,也只有這三人擁有一定的勢力,至於朱粲、高開道,不過跳樑小醜而已!”
那麼,也就是說,民變軍中,如今稍有氣候的不過三人而已。
李世勣微笑,繼續問道:“那麼當今各大勢力之中,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又有多少?”想了一想,李世勣補充:“包括當地的當權者!”
郭孝恪再度沉思:“李淵、蕭銑、沈法興、梁師都這些人出身名門,乃是當地的世家大族,至於當權者,王世充,此外還有剛滅亡的劉武周。”
“不錯!如果沒有隋帝崛起於河北,恐怕隋室之亡,並不是亡於民變,而是世家大族啊!”李世勣點頭,輕輕的叩著石桌,道:“所以,當初明帝才會刻意的打壓世家!而如今的隋帝也是如此!”話鋒一轉,李世勣續道:“可是你忘記了一個人,此人才是最大的世家大族啊!”
“你是說,如今的隋帝?”郭孝恪想了一想,終於堅定的道。
“正是!”李世勣笑道:“陛下以王爺之位,領一郡之地,看似弱小,可是卻得到了清河世家的支援!而且,更為更重要的是,他的父系乃是皇室,母系卻是博陵崔氏!”說道這裡,李世勣加重了語氣,“聽說皇后乃是清河崔家,正是得到了各大家族的支援,所以他才能發展迅速!”
“可是”郭孝恪有些反應不過來,他張大了嘴,想要說些什麼,可是卻始終沒有說出來。
但是李世勣顯然明白郭孝恪想說什麼,“孝恪,你是想說,作為最大的世家的皇室,以前藉助世家,如今為何卻要過河拆橋,打壓世家?”
郭孝恪機械的點點頭,似乎有些明白。
“以前,隋室闇弱,正是需要世家幫助,更何況,幫助他的世家乃是他的母族,博陵崔氏因為利益也會幫助他。至於如今,哼!”李世勣冷笑一聲,道:“如果你是九五之尊,能夠容許諸多威脅自己統治的世家大族的存在麼?”
郭孝恪搖頭,他飽讀詩書,自秦漢以來,這種教訓已經足夠多了。所以,李世勣的話說到這裡,他已經明白了。
“孝恪,只要你我忠心不二,就沒有事情!”李世勣猛地將最後一碗酒喝盡,然後將酒碗遠遠的拋棄,酒碗掉落在河中,然後順著河流緩緩的向前飄起。
站起來,李世勣終於下定了決心,經過與郭孝恪的這番商談,李世勣的思緒已經理清,投降是他做出了最後決定。
很快,楊浩就接到了訊息,對於李世勣的投降,他並不感到意外。或許是因為李世勣是名將的緣故,楊浩對他了解比較多一些。
他知道李世勣此人,在絕對的強大勢力面前,定然會選擇投降。當然,李世勣,不,如今改稱為徐世勣或是徐茂公了,因為他投效了大隋之後,李淵所賜的“國姓”還繼續使用的話,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楊浩認為,徐世勣雖然投降,可是他並不一定是真心,所以這需要考察。
畢竟,在原來的時空之中,竇建德在攻陷黎陽之後,擒獲了徐世勣的老父徐蓋,本來已經逃跑的徐世勣為了成全孝道,無奈投降了竇建德。竇建德對他的才能非常欣賞,讓其統領本部人馬,待遇非常的恩寵。可是,他卻一心想要歸唐,後來更是偷襲了竇建德,事敗之後,拋棄了老父,奔回關中。竇建德非常的仁德,在諸將的力勸之下,並未斬殺徐世勣的老父,反而令人將徐蓋還給了他,後來,虎牢關一戰,竇建德被擒,押送長安被斬之時,徐世勣渾然忘記了竇建德對他的恩德,不曾說上好話。
當然,事情不止這麼一件,楊浩還記得,單雄信與他的關係非常之好。幾乎是竇建德被殺的同時,王世充也已經兵敗,單雄信被俘。李世民堅持要殺掉單雄信,當然,單雄信心中也有些怕死,只不過,李世民殺他的決心非常的堅定。
那個時候,單雄信埋怨徐世勣出力不足,辦不成事,不能夠救出自己,那個時候,徐世勣只是哭泣,甚至挖肉以明志。可是在楊浩看來,徐世勣卻不夠英雄了,就是當初李密在李唐不受重用,和李世勣還有一些關係呢!
當初李密誅殺翟讓,在眾將的勸說下,放過了徐世勣,讓他屯兵黎陽,雖然有著排除的意思,可是畢竟那個時候,徐世勣仍然認李密為主,屬於他的麾下大將,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之後,他卻沒有率軍來主動救援,導致李密只能率部西進關中,投靠李唐,後來,李唐前來招撫徐世勣,他決意投降,將土地人口軍人數目等造冊讓使者送往長安,然而,卻打著魏公李密的旗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