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4 頁)
就騎驢看賬本,走著瞧!
百萬黑山軍都惹不起南燁法師,剩餘的山賊、草寇就更不敢來觸黴頭。南燁行了一路,非但沒人來搶,還有不少義軍獻上禮物交好南燁,表示願意與震遠鏢局互不侵犯。
南燁對於這些投誠的義軍也很友好,雖然不能像張燕那樣分給他們鏢利,但是卻承諾可以幫他們交易貨物,光是這一條就讓所有山賊、義軍都欣喜若狂。
山賊們打劫來的金銀珠寶不能當吃當喝,又不敢明目張膽的到城中花用,要麼分次小筆交易費時費力,要麼就是找一箇中間人代為銷贓。
一般這種中間人都是世家大族,也只有他們才有將黑錢洗白的手段。不過那些肯與山賊勾連的世家也都不是一般的心黑手狠,往往能買一石糧的錢財交給他們,他們卻連半石都買不來,倒有一半進了他們的腰包。現在有了南燁法師的震遠鏢局,他們就可以不用進城,直接和鏢局護送的商隊進行交易省去了很多開銷和麻煩。
洛陽以北的賊寇可以說都被南燁搞定了,不過靈帝治下的大漢王朝已然是風雨飄搖。南燁在回洛陽的路上便聽到傳聞,涼州羌胡族首領北宮伯玉等人入寇三輔,靈帝遣車騎將軍皇甫嵩討之而不能克。
北宮伯玉這個人南燁沒什麼印象,可是和北宮伯玉一起反叛的金城人韓遂卻是大大有名,此人後來與馬騰搭檔佔據了整個西涼。荀彧曾評道:“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
南燁此時並不想與未來馬騰的隊伍發生什麼衝突,可是卻又有傳聞說靈帝知道他大勝黑山軍後便有意命他代皇甫嵩西征,好在群臣反對他這個太醫領兵,靈帝這才作罷,想等他回洛陽商量商量再說。
聽到這個訊息南燁哪兒還敢再回洛陽?他一面命戲志才先回洛陽疏通打點十常侍,爭取能讓靈帝換個人選,一面繞過洛陽改道向東,朝泰山方向行去。
泰山屬兗州地界,緊鄰冀州。南燁戰勝黑山軍設立震遠鏢局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這裡。在這泰山之上有四名賊寇大大有名,號稱泰山四寇。在黃巾起義之前便闖出了偌大的名頭,這四寇分別是孫觀、吳敦、尹禮、昌豨。
可是如今的泰山地界卻並非這四人做主,而是以臧霸為首。此人頗有遠見,一聽說南燁法師平定黑山軍,便遣人來給南燁送信,希望與南燁合作共享鏢利,而他則能保洛陽以東的群賊皆不與南燁為敵。
南燁正是因為得了臧霸的書信才決定改道泰山。他聽說過泰山四寇,也聽說過臧霸可是卻不清楚他們是怎麼湊到一起的。多虧了隊伍之中有張白騎,他隨張角起義之時曾幫張角處理過八州情報,對於各方勢力都瞭解一二,正好知道臧霸其人。
臧霸之父臧戒曾為縣獄掾,因據守律法不聽從太守隨心所yù私殺囚犯的命令,引起太守大怒。
太守令人收押臧戒誣陷罪名。當時年僅十八歲的臧霸獲悉父親被囚,召集了食客十數人前往費縣西山將父親救出,並殺死太守。押送的役卒百餘人因懼臧霸健勇皆避而竄逃。此後臧霸與父親逃亡東海郡,經此事蹟臧霸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
黃巾起義時,臧霸從屬陶謙,負責募兵抵抗黃巾軍,並因擊破黃巾,拜為騎都尉。後來臧霸收徐州之兵,與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四人聚合軍眾,不再聽從陶謙命令。臧霸自為統帥,屯於開陽一帶,成了一方霸主。泰山等地皆在其勢力之內。
泰山是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矗立在魯中群山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泰山有“五嶽獨尊”的稱譽。是歷朝歷代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便是秦始皇,所以在泰山封禪祭祀被人認為是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
南燁不知道屯兵開陽的臧霸為何會選擇和他在此相會,不過他卻十分滿意臧霸的選擇。因為泰山的景sè實在是太美了。滿山松柏,使其顯得莊嚴、巍峨,又多溪泉,使其不乏靈秀與纏綿,而那縹緲變幻的雲霧又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邃,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到了與臧霸約定的地點,南燁見臧霸還沒到,便忍不住想起了杜甫那首《望嶽》,於是吟誦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yīn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南燁本以為戲志才不在,這裡一群粗人聽不出此詩的妙處,卻沒想到身後卻響起了掌聲。一個洪亮的聲音讚道:“法師真是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