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頁)
戲志才道:“法師不是算出褚燕為帥改名張燕了嗎?怎麼還來問我?莫非怕我隱瞞法師?”
南燁笑道:“志才多心了!我哪有此意?你也知道我頗有識人之術,只要是天下豪傑,我便能知其姓名,推算其過去未來,所以知道褚燕改名張燕之事,卻不知具體如何,還要志才告我才是。”
戲志才這才想起當初與南燁初見也是被其一語道破姓名,看來法師這識人用人的本事果然非是常人能及。心中感慨一番之後,戲志才便將苦蝤如何刺傷張牛角,自己如何攻破十六寨,張牛角如何病死傳位予張燕等事一一道明。
南燁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看來由於他的存在,歷史確實發生了很多改變,可是還有更多的事依然在按照歷史的慣xìng運轉著。既然郭太傳回訊息已然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南燁覺得自己還是應該親自上山一趟,一是為了祭拜一下張牛角,鞏固一下與張燕的關係。二是把合作的具體事項談妥,免得將來發生衝突。第三還可以用定位、強記兩項技能繪製一副黑山地圖,萬一rì後要與張燕交戰便不會吃虧。
戲志才雖然贊成南燁的提議,可是卻不同意他親自上山,畢竟牛角寨是黑山軍的營寨,就算張燕答應了合作,可是其他賊首未必沒有看法。若是再蹦出一個苦蝤這樣的人來傷了南燁,意圖破壞結盟,那事情就複雜了。
南燁本來就惜命,聽戲志才這麼一說便打消了親自上山的念頭,決定只帶領鏢師在山下紮營,拜山一事便交給戲志才。
二人商議已定,轉過天來便辭了王宇、杜國離開了廮陶,表面上說是要繼續北上,實際上則是直奔牛角寨而去。
待南燁到牛角寨時,喪事還沒辦完,郭太的人馬還駐紮在山下。戲志才這次攜了一份厚禮上山又有郭太引薦,輕而易舉的見到了張燕。
張燕見南燁法師親自到了山下,還遣使送來厚禮十分感激。於是親自下山與南燁法師在營帳中攀談了一番。談話的內容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張燕立刻南燁帥營回山之後對南燁法師更加推崇,並且嚴令各寨人馬不得與法師為敵打劫震遠鏢局運送的財物。
王宇送走南燁後便馬上表奏南燁法師平定黑山之功,請求朝廷嘉獎。而南燁法師平定百萬黑山軍的訊息也隨著這份奏章不脛而走。
第十四回 走四方集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35)
南燁法師的震遠鏢局大勝百萬黑山軍,解救廮陶城的訊息就如同一股風暴席捲天下。最先得到這訊息的自然是冀州、幽州、幷州這三州百姓。從剛會說話的孩童到牙齒掉光的老翁,無一不在談論著南燁法師陣前斬九將,連拔十六寨的功績。
東漢末年還沒有報紙,人們得到訊息的渠道往往是口口相傳。這傳言傳的越遠,往往距離事情的真相也就越遠。等訊息傳到洛陽的時候就變成了南燁法師單槍匹馬陣前斬九將,連拔十六寨,大戰褚飛燕,槍挑張牛角,嚇死於氐根,瞪死李大目。
一直在洛陽城中擔心南燁安危的蔡琰聽到這些傳聞後一顆芳心才算稍稍安定。她知道這些傳言肯定有不實之處,可是她卻願意相信這些傳聞是真的,願意相信自己的心上人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這些傳聞不止傳到了百姓和蔡琰耳中,也傳到了各地賊首、義軍的耳中。尤其是冀州、幽州、幷州這三州的大小勢力更是戰戰兢兢,生怕南燁法師一時心血來cháo將他們全滅了。黑山軍是三州中實力最雄厚的一隻義軍,朝廷官軍都無法匹敵,南燁法師能戰勝黑山軍,自然收拾他們也不在話下。
北地的山賊、義軍紛紛派出探馬,都想緊盯南燁法師的動靜也好趨吉避凶。而南燁自從離開黑山便兵分兩路,五千鏢師和親衛跟隨南燁繼續北上,新降的兩萬黑山軍和其家眷則由徐晃、管亥帶領返回洛陽進行整編訓練,否則拖著數萬人的隊伍北上還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糧草。
從廮陶一路向北,南燁過平原、河間到了幽州涿郡,舊地重遊一番之後又向東行至北平直達遼東才停了下來。這一路雖說遙遠,可是卻太平的很,不論白道黑道,沒有一方勢力敢和南燁較勁。而南燁每到一地便會設立鏢局,**數rì。
南燁所講之法其實便是鏢局規矩,這樣做一是告訴百姓這鏢局為何物;二也是暗示那些大小勢力,自己並無意征討,只想保護一路百姓。
各方勢力得到探子的回報自然聽明白了南燁法師的用意。法師話裡話外說的很清楚,只要不打劫震遠鏢局押送的人員貨物那便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可誰要是惹到震遠鏢局頭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