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機的襲擊,或因經營管理不善和違法行為而無法獨立經營, 相繼倒閉或被收購、兼併或被港府接管。到1988年底,在當地註冊的華資銀行還有27 家,但是,其中被港府全面接管的有2家(恆隆銀行、海外信託銀行),被外資大銀行 及其他機構收購參股、控股的竟高達20家 (廣東銀行、京華銀行、大新銀行、浙江第 一銀行、香港商業銀行、大新銀行、道亨銀行、遠東銀行、恒生銀行、康年銀行、香 港華人銀行、香港工商銀行、嘉華銀行、廣安銀行、廖創興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新 鴻基銀行、永亨銀行、永安銀行、友聯銀行)。27家銀行只剩下永隆銀行等少數5家還 能保持全資獨立。到1989年,有3家勉強獨立的華資銀行被港府取消牌照。 當地華資銀行作為一種勢力,已很難同其他外資銀行較量。 1961年6月14日,香港爆發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擠提風潮。廖創興銀行 人山人海,存戶排著長尤般的隊伍,焦慮地等待提取存款,有的存戶甚至 露宿街頭等候次日取款。擠提連續3天,據統計排隊擠提的總人數逾2萬人。 如此洶湧的擠提風潮,即便是金山銀山也會搬空。廖創興銀行如抽乾血液 的軀體,奄奄一息。該行創始人廖寶珊,欲哭無淚,一命鳴呼! 上世紀香港最大的擠提風潮發生在1866年,這是香港首宗擠提風潮。 原因是總行設在印度的阿格拉與瑪特斯曼銀行遭受印度棉業危機的影響, 總行在擠提風潮中倒閉,繼而該行在香港的分行發生擠提。擠提風潮如颶 風掠過香港,與印度有關的銀行首當其衝,接著急速波及其他銀行,風潮 過後,香港的11家銀行竟倒閉了6家,剩下的5家亦受損慘重。 至於準銀行機構——銀號、錢莊、財務公司等遭受擠提,在香港開埠 以來有多少宗,恐怕無人算得清,亦無稽可考。據老一輩香港居民回憶, 那時銀號若遇擠提,有的老闆便挾資逃之夭夭,存戶跳海墜樓,時有發生。 銀號的信譽若何,可想而知。由於銀號奉行高息存款策略,總有人“赴
… 頁面 66…
湯蹈火”。不過存戶警覺得很,一有風吹草動,就去銀號提款,非得證實純 屬謠言,甚至要親眼目睹銀號老闆現出鎮底金條,方善罷甘休。顯然,銀 行的信譽大於銀號。 廖寶珊辦的是名正言順的銀行,何以遭此不測,蒙此罹難? 高息絕招 廖寶珊赤手空拳,建立頗負盛名的廖創興銀行,堪稱潮商 中的賺錢高手。 廖寶珊1903年出生於廣東潮陽鄉下,父親是農戶,稍有點積蓄後開了 一家雜貨店。廖寶珊為妾侍所生,父親過世後,他倍受正房排擠,無法在 鄉下生存。 1941年,年近不惑的廖寶珊攜妻兒來香港謀生,在一間油莊做夥計。 不久,香港淪陷,老闆關閉店鋪逃避澳門。廖寶珊失業,逆境反而成全了 他,他利用日治時物資緊張之機,涉足柴米油鹽的買賣。稍有資本,便開 設店鋪,做上店老闆,後又經營布匹,生意做得頗大。 滬商中,寧波幫勢力最大;粵商中,則以潮汕幫最為“標青”(出色)。 潮汕人有經商的傳統,經商被認為是天經地義之 業。廖寶珊發達後,曾有 人請教他致富的秘訣,他甚覺奇怪,經商有何秘訣?“我靠的是勤奮慳儉, 無日無夜,忙的時候,幾日不睡覺。” 廖寶珊還在另一場合,否認潮汕人經商稟賦高人一等的習慣說法。不 過,就廖寶珊來說,他的經商稟賦確實甚人一籌。日治時期,別人破產, 他發橫財。香港收復,他馬上覺察到房荒在即,趁房價尚未漲起來之前, 傾資購置房產。在此之前,他認識東亞銀行創始人簡東浦,現在,他以東 亞做資金後盾,大炒房產,獲利多多。 廖寶珊賺得眼仁發紅,起念開辦銀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意是自己 的,銀行是自家開的,盈利全部滾進自己荷包,豈不美哉? 廖寶珊去向簡東浦請教,簡氏道:“我與馮平山先生、李冠春先生,或 是開過多年銀號,或在洋人的銀行做過買辦,經驗、財力有相當的基礎, 才合股開辦東亞銀行的。就你現在的情況,還是先開銀號為妥。等數年之 後,各方面條件成熟,再轉辦銀行。” 廖寶珊聽從了簡東浦忠告,開辦了一間廖創興銀號。此時,內地戰火 四起,國民黨政府為了補充浩大的軍事開支,濫發金圓券,並禁止民間私 藏金銀。金圓券貶值,民間私下金銀交易活躍,香港遂成為中國最大的金 銀市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