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地感到印度的政治問題不立即迫切地解決,那麼危險就與日俱增。如果英國政府要等到日本飛機來轟炸印度,而使印度士氣渙散,那就太晚了。如果解決到日本軍隊進入印度之後,那就更晚。如果日本人知道了實際情況而攻擊印度,他們實際上是無法抗擊!
如果印度的政治情況能改善,這可能防止敵人侵入印度的野心。
請把上述情況傳達給克立潑斯。還必須指出,按照我的看法,如果英國政府自動把實權交給印度人、而不讓印度別的政黨來擾亂的話,印度人會對英國改變態度,忘掉他們冷酷的感覺,而忠實於大英帝國。只有這樣的政策才能制止印度脫離英帝國傾向,使他們明確退出英帝國是政治、利益上都不利的。
請把我的觀點反映給總統。一句話,就是危險太嚴重了。如果英政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對印度的政策,那就好像是把印度拱手讓給敵人,即請他們儘快佔領印度。當我想及這點時,我是既憂愁又恐慌。他們現在是欺哄自己和人民:這裡沒有立即的危險,這裡沒有實際的戰爭。同樣,這裡也不可能有堅定的作戰精神!
看到馬來西亞被擊潰是這麼迅速,與之相比,在軍事準備上,印度現在還要差得多! (注三) 中正這是筆者在查詢1941年至1942年蔣介石、宋子文、羅斯福三人互通電文中,蔣委員長少有的一封充滿焦急憂慮和迫切之情的急電,和外交部長遞交美國總統那封顧左右而言他的電文不盡相同,在這份電報中,蔣介石毫不掩飾自己對鄰國政治“前途”
的焦慮。
日本之所以在亞洲敢肆無忌憚地出兵,打的就是為所入侵國復興“民族主義”趕走西方魔鬼,共建“大東亞共榮圈”這塊招牌。不是嗎,英國在亞洲四處擔當殖民者,作威作福,哪個地方都希望把他們趕下臺。假若印度真的趕走英國人,日本人就可以堂而皇之“進入”,到那時想起來,真是一身冷汗!
第八章 敗退緬甸(3)
在內戰中把軍事、政治搞得一團糟的委員長此時比誰看得都清楚,從英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