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安躍進計劃”;華北方面日偽軍瘋狂進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並且與偽滿方面日偽軍通力協作,在長城南側製造“無人區”,三方合力,兩面夾擊,妄圖摧毀長城線上的抗日遊擊根據地。
偽蒙疆地區的“無人區”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轄境的延慶、龍關、赤城交界地帶的大海陀山區,是平北地區的主要根據地。為了摧毀這塊抗日根據地,偽蒙疆方面日偽軍連年不斷進攻“掃蕩”,但根據地始終巍然屹立。1942年夏,偽蒙疆政府制定了《赤龍延三縣特別工作計劃》,決定以摧毀大海陀山區根據地為目標,實施“集家防衛措施”。
偽蒙疆方面日偽在其《計劃》中總結教訓說:“前年以來,經過數次武力討伐和肅正工作,但那種大風一過式的討伐,儘管規模很大,但其效果卻是虎頭蛇尾。”因此,這次要以實施“集家防衛措施”為主,製造“無住地帶”。
偽蒙疆宣化省政府曾出示一張製造“無住地帶”的佈告,從中可以清楚看出其推行“集家防衛措施”與偽滿方面製造“無人區”的措施如出一轍。《佈告》中說:
“查近來平北地區之一部,竟有跳粱之共黨不時出沒,為挽救垣域內居住之良民脫離匪患,於匪跋扈地區指定‘無住地帶’,令彼等良民移住無匪地域,而使敵匪欲穿無衣,飲食無糧,欲住無屋,杜絕其活動之根源,使其窮困達於極點,俾陷於自行殲滅之境。
禁止限制事項:
1�如無官方之許可,不得擅於無住地帶內耕種地畝;
2�如無官方之許可,亦不得遂意進入或通行於無住地帶。”
根據日偽檔案記載和實際情況的調查,偽蒙疆方面日偽製造“無人區”的範圍:西迄長安嶺,東至靖安堡(白河堡),北自鵰鶚、後城一線,南至濫角、後河一線,包括整個大海陀山區根據地,並且由延慶岔道至永寧鎮挖了一條封鎖溝,切斷大海陀根據地與延慶南山根據地的聯絡。
從1942年6月起,偽蒙疆方面集中重兵,對大海陀山區根據地發動進攻,再也不是“大風一過式的討伐”了,而是穩紮穩打,分割槽域“掃蕩”,採取碉堡推進政策,逐步壓縮,反覆摧毀,不少村落連續被“掃蕩”幾十次,被燒燬七八次。
為了粉碎日偽製造“無人區”的毒辣措施,保衛根據地,中共平北地委及時發出《反並村鬥爭的指示》,黨政軍民總動員,內線防禦與外線出擊相配合,經過半年多的反覆爭奪,終於粉碎了日偽陰謀計劃,保住了大海陀山區根據地。
…
第六章長城南側的“無人區”(2)
…
日偽軍封鎖“無人區”的鐵絲網
冀東地區的“無人區”
對冀東“再認識”
1942年春季和夏季,冀東抗日軍民連續粉碎了日偽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特別是向熱河、遼西及平津近郊的出擊,猛烈擴大了新游擊區,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為震驚,叫囂對冀東要“再認識”,並且決定在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在冀東以及平北部分地區(包括偽冀東道、燕京道)沿長城南側製造“無人區”。
對冀東如何“再認識”呢?從日本憲兵隊《滅共對策資料第一四號·冀東地區中共黨的概觀》一文中,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其中特別是對冀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日本侵略者是給予特別重視的。文中說:
“冀東是進攻滿洲的前進基地,是日本軍的深遠後方,同時又是日蘇戰爭上,切斷日軍的進擊路線的最有力的地理條件的地區。
日軍確保冀東,就能確立滿洲。對蘇進攻也會可能容易。因此,彼此雙方的鬥爭將會日趨熾熱化。”
為了“再認識”冀東形勢,岡村寧次於1942年6月,視察冀東。在唐山聽取了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少將步兵團長鈴木啟久的報告,具體地分析了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中摧毀魯家峪等遊擊根據地之後冀東八路軍的動向。鈴木啟久這樣說:
“我軍佔領魯家峪,使八路軍確實受到巨大打擊。但是他們放棄了這處陣地,並不表明八路軍減弱了。他們往往放棄一處陣地,又進入另一處山區。另一方面,他們對地下工作非常努力,可以說這是增加了他們的實力。雖然這些地區表面上看來不象以前那樣活躍了,像是一塊白色的土地,但是隻要剝開一層表皮,就會發現紅色的土地。那麼八路軍的根據地在什麼地方呢?我只能回答說,在山區,因此我們必須對山區徹底的打擊不可。在長城附近的山地,有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