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張問另外上了一艘能報銷花費的船,繼續趕路。一行人沿著京杭運河到了杭州,幾番輾轉,從曹娥江取水道向上虞縣進發。
他們坐的是一隻小船,張問看著沿途的江南風景,心情也好了許多。船艙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如煙如霧,江南煙雨,大概就是這個模樣吧。
張問看了一眼旁邊津津有味看風景的黃仁直,說道:“一葉孤帆,揚風江面,此情此景,夫復何求?”
黃仁直聽罷呵呵一笑。
張問又說道:“黃先生,你說那些刺客,為什麼不晚上來行刺?”
黃仁直道:“晚上睡覺,艙門閂住。刺客破門窗而入,容易驚動大人的隨從,又看不甚清楚,反而不易成功。白天兩個刺客突然出現,大人防不勝防。女刺客吸引我們的注意,後面裝成奴僕的刺客意欲用飛鏢刺殺大人,如果不是遇到笛姑,恐怕”
張問又問道:“笛姑是如何看破門口那奴僕的?”
黃仁直想了想,搖搖頭道:“老夫當時不在場,不清楚。”
張問做出一副相思的模樣,念念不捨地問道:“笛姑何時再來?”
黃仁直看了一眼張問:“緣聚緣滅,原本就不是人所能料。”
“哦。”!~!
..
段五 上虞
小船到了上虞,從水門入城,張問見著城中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象,又有拱橋畫棟,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河面上各色各樣的小船往來不息,運貨運人,又有風流才子佳人在花船上飲酒作詩。WWw。張問當下心情也輕快了許多。
船靠在一個碼頭上,張問換好官袍,剛下船來,就看見碼頭上站滿了衙役,幾個官兒正等在那裡呢。一定是上虞境內的驛站通知了縣衙,這些**品的佐官才知道張問什麼時候到。
張問端正了一下頭上的烏紗帽,下船走過去,周圍是衙役、馬匹、轎子、傘扇牌子等儀仗,這當官當真要有派頭才有威儀。
迎接隊伍中,最前面的是三個穿綠色官袍的人,肚皮上畫著黃鸝或鵪鶉或練鵲,都是些爛鳥,張問肚皮上是鸂鸂,又高明瞭一些。
最前面挺著個酒肚,又圓又大,補子是黃鸝,酒肚率先彎腰拱手道:“下官上虞縣丞,梁馬,恭迎堂尊。”
後邊的是一個大胖子,補子鵪鶉,也緊接著彎腰道:“下官上虞縣主薄,管之安,恭迎堂尊。”
三人最後邊的,是個高瘦的人,面露青光,臉長如馬,第一眼看見定會讓人驚歎:大白天的怎麼來個白無常。那白無常也拱手道:“下官上虞縣典史,龔文,拜見堂尊。”
張問笑道:“好、好,以後咱們還應攜手共進才是。”
“是,是,堂尊說得是。”幾個人躬身附和。
“走吧,回縣衙。”
張問在下屬的帶引下,上了一頂四人抬的素雲頭青帶青幔官轎,吳氏也上了後面的轎子,黃仁直等人騎馬或走路,各官員也騎馬。
整個排場,以官轎為中心,周圍有一把大青扇,一頂藍傘蓋,四面青旗,兩根桐棍,兩根皮塑。前邊有幾塊大木牌,依次是一塊“上虞知縣”,兩塊“肅靜”,兩塊“迴避”。
跟班弓手快手左右護衛,總共不下百十號人,前邊敲著銅鑼開道,好不威風。
人馬沿著一條沿江的街道向西走,這江就是曹娥江,東西流向。跟在轎子旁邊的一個後生見張問撩開轎簾在看風景,就說道:“堂尊,這條街叫沿江坊。”
張問點點頭。後生又趁機說道:“小的是大人的皂衣班頭高升。”
“呵呵,高升,不錯,不錯。”張問鼓勵了一句。
一行人馬順著沿江坊走到一處拱橋,然後向北轉,過拱橋。高升又解釋道:“堂尊,這道石橋叫文昌橋,是上虞縣的鄉紳們出資修建,積德以祈求上天保佑士子金榜題名。過了橋這條街叫平安坊,往北走到街頭,再往右轉,就是縣衙街了,衙門就在縣衙街中間。”
沿江坊東西延伸,平安坊南北延伸,走到平安坊北頭,是一個丁字路口,向右一轉,東西延伸的街道就是縣衙街了。走到街中間,隊伍又轉向北面,轉進一道牌樓。張問看過去,見那牌樓有兩層屋頂,兩邊有斜撐的戧柱,門上有塊牌匾:忠廉坊。
進了牌樓,有一道照壁,照壁上貼滿了各種公告。照壁後邊刻著一個怪獸,形狀有一點象麒麟,它的周圍有不少金銀財寶,可它還是張開大嘴,企圖吞吃天上的一輪紅日。過了照壁,就是高大的圍牆,三間黑漆漆的大門,正在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