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大問題。起先還以為只要往鄉下躲幾天就躲過去了;行李並未多帶;出來後才知情況不然。他們先到了合肥;住在李家祠堂裡;過了幾天合肥遭空襲;就趕緊往鄉下逃;逃到肥西周家新圩。李國濟的夫人是淮軍名將周盛波的孫女;老宅是周家老圩(現在是肥西中學);新圩是周盛波的兒子家的。
住了一段時間還不行;日本人已逼近合肥;就只好再往西逃;經六安、商城、麻城,到湖北黃陂;再到漢口。一路上車子開開停停;逃難的老百姓扶老攜幼;馬拉驢馱;李家有輛卡車算是福氣了;但白天要躲開日本人的飛機;只要聽見有類似飛機的聲音就得趕快躲。晚上住在到處都是蝨子的小旅館。在路近潛山的時候還遭遇了土匪。那幫土匪拼命朝車子打槍;專打車子輪胎;一旦哪個輪胎漏了氣;全家都完了。好在司機很機靈;調轉車頭;繞道而逃到了漢口;李國珍的丈夫劉攻芸前來接應;才算喘了口氣。 可是不久漢口又告急;於是大家再逃。有不少家族如壽州孫家鼐家族的一部分人和望江何汝持家族的後代繼續往西逃;有的到了重慶、昆明;有的到了越南;從越南再乘船到香港。而劉攻芸想辦法買到了去廣州的火車票;幾十口老小就上了火車。誰知車到樂平;突然警報大作;說是日本飛機前來襲擊火車;要大家趕快下車;躲到鐵路兩邊的田野裡去;結果人們又蜂擁而出;朝野地裡狂奔;有的小孩子奔跑不慎就跌到田埂下的溝裡也不知過了多久;火車才又緩緩開出到了廣州又遭空襲;天天拉警報。
到了香港人生地不熟;只能住旅館。又是在“朝”裡當官的劉攻芸幫忙;好歹安頓下來。那麼多的家口長住旅館不可能;何況李國濟在上海租界裡還有工作;租界那時還未被日本人佔領;就得想辦法回上海去。還好那時還有船走上海;於是李國濟一家大小先擠進“智理加拉”號(小孩子們戲稱“嘰裡瓜拉”號)船的統艙;飄飄悠悠地來到上海;投靠那些早些年來上海的親友;從此再也沒回蕪湖。李國源、李國沆和李國珍三家仍在香港;在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也來到上海;躲過了香港的最困難的歲月。 李家其他幾房逃難的情況大同小異;都是拖兒帶女;歷盡艱難;驚恐萬分;財產損失無算;已找不到豪門的感覺了。那次逃難給他們帶來終身難忘的記憶。
第33節 李國松居滬大不易
李經羲有兩個兒子:李國松與李國筠。大兒子李國松似乎是繼承了老太爺的“忠君”傳統;一生不做民國的官;只在家閉門讀書、課子、研究古物;把家產全交由管家去料理。他在辛亥革命之前當過合肥商會的會長、襄辦安徽學務、任廬州府中學監督;而辛亥革命後什麼也不幹了;專心幹自己的事了。對其父赴京任職民國也大不以為然:你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怎麼可以站到對立面去?結果;他本人書是讀成功了;與葉蒲蓀、陳祖壬都成了桐城學派的傳人馬通伯先生的得意弟子;不僅著述極豐;子孫亦好學有為。
可惜家業未能管好;當鋪、銀行和房地產均被管家們“管理”得七零八落。當李家宣佈經濟破產、不得不賣掉花園豪宅之時;正是管家的新房子落成之日。 李經羲的二兒子李國筠(即前任中國駐美國大使李道豫的祖父);似乎繼承了老太爺的“革命的細胞”;民國後曾南下廣州;出任廣東巡按使(相當於省長)和廣西巡按使;以及參政院參政、大總統府顧問、大總統府秘書等職;在位清廉勤政。別人都視省長為肥缺;當官沒幾天即可私囊肥厚;而李國筠任職期滿返滬時;卻兩袖清風;拿得出手的只有當地士紳送他的三百盆蘭花;上下車時搬運不慎;中途又損失不少;回到上海;還得從大家族的賬房上領錢花。李國筠的太太趙氏是趙樸初的親姑媽;趙樸初小時候亦得以在李傢俬塾裡唸書。隨從李國筠返滬的還有幾十名親兵;荷槍實彈;威風凜凜。因巡按使平素待他們不錯;所以都跟來上海不願離去;有些老兵直到李國筠1929年去世後才散去。帶來的那些武器彈藥;後來由李氏後人在抗戰中捐給了抗日隊伍。
李國松在抗戰時曾去天津租界避居;1948年平津戰役快要打響時再次率家小來到上海。此時老房子已賣掉;家道中落;全靠出售文物藏品以解窘境。那時從北方南下上海的豪門富戶如過江之鯽;大家都在租界裡找房子;住房一時成了大問題。好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家在滬尚有朋友相助;就“頂”下了現在武康路的一處花園洋房的二層。誰知剛安頓下沒幾天;突然闖進了一隊士兵;指著住戶們大聲喝令;限三天內全都搬走;說這是上將陳繼承的房子! 李氏一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是當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