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了。
終於;在全國解放時;胡蘭成丟下在國內的所有的女人;逃往日本;竟鑽到當年臭不可聞的、七十六號殺人魔王吳四寶的老婆的被窩裡去了。日本人見他的利用價值已完了;也不幫他;最後潦倒而終。 在這之前;他還曾妄想跟張愛玲和好;故伎重演;寫去一封封肉麻的信;他還以為張愛玲永遠是小姑娘。謝天謝地;當年的小姑娘總算長大了;沒理他那個茬。
第38節 無可奈何花落去
張愛玲在50年代初離開了上海;先到香港後去美國。她原以為她可以用英文寫作;可以用稿費來生活;但事實是她的基本讀者在中國;華人文學那時在歐美並不像現在這樣已形成了氣候。張愛玲嚮往西方式的生活;但西方起碼在那時還不喜歡她。張愛玲後來的生活只有短暫的愉快;大多數時間活得很無奈。
她到美國的時候;其實李家已有不少人早於她先到了美國;處境比較好的是李鴻章的孫子李國超(李經邁的獨養兒子)。李經邁在上海經商非常成功;據李家老人講他從未失敗過;華山路上高聳的枕流公寓就是他的傑作;李家的親戚孫氏家族在華山路建房子;也是向他買的地皮。所以李國超去美國時手裡有的是錢。估計是張愛玲跟他沒有聯絡;抑或她沒有找人幫忙的習慣;這樣她就很艱難了。
她在紐約最初住在救世軍女子宿舍;那是收留各種無家可歸的女子的地方;其中有年老的老太太;還有酒鬼等各式人等;魚龍混雜;她那時的身份是難民。這樣的生活和地位與在國內紅作家的地位簡直如同霄壤;她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得不前去麥克道威爾文藝營;那是個由熱心文藝事業的實業家或成名了的藝術家們創辦的組織;目的是為一些食宿無著的作家、藝術家提供創作的環境;營內食宿全部免費;但有一定時間限制;可能只是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她在文藝營中碰到了她選為做她第二任丈夫的美國左翼作家賴雅先生。這一年是1956年;張愛玲三十六歲;而賴雅六十五歲;幾乎大她三十歲。賴雅寫過不少電影劇本;有出色的編劇才華;在好萊塢受過30年代左翼思潮的影響;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對蘇聯和中國都抱有好感。
可是張愛玲是討厭紅色中國的;她的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的傾向是反共的。他們政治傾向是如此的不同;年齡又是如此的懸殊;但是他們很快就情投意合了;認識不到半年時間;他們就結婚了。 起初;賴雅對於困境中的張愛玲無疑是天降福星;他在美國文藝界朋友極多;可以加速美國文化圈對張愛玲的認同;他又為人熱情;知識淵博;給予張愛玲的幫助是極大的;使她在美國安了一個家。但是賴雅很快就病倒了;在他們結婚的當年就連續兩次中風;此後就無法完成他的寫作任務;只有一些社會福利金和版稅收入;掙錢養家的任務就只能落在張愛玲的肩膀上。但她用英文寫的小說在出版商那裡總是碰壁;數年得不到認同;只好再回過頭來朝東方走;為香港的公司寫電影劇本《紅樓夢》;又為香港美新處做翻譯而賴雅的病始終沒見大好;她就必須為生活而到處奔波;帶著病中的賴雅去俄亥俄州;去康橋最後賴雅癱瘓了;大小便也失禁;他們請不起保姆;日夜都需張愛玲照顧。
張愛玲在離開她父親的家之前一直是由保姆照顧她的;想不到到了晚年;她自己也充當了一部分保姆的角色。 1967年10月;賴雅走完了人生之路;張愛玲總算得到解脫。這一次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使她切身體味到了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她後來的生活越來越離群索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到了晚年;她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是《對照記》;薄薄一冊;全是家裡人的老照片。這時候;面對家人的照片;想必是源自萬里之外的親情;喚起了她那沉睡了多年的鄉情;這時似乎什麼怨恨都不存在了;她深情地呼喚———我愛他們!現在他們正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裡;到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 1995年9月;張愛玲真的去了。
第39節 暴風雨中的舊王孫李家驍
李家“國”字輩的一代還是有點祖上的“老本”吃吃的;而到了“家”字輩成年的時候;世事滄桑;對不起嘍。 李家驍先生是李鴻章最小的一個曾孫;也是目前在上海的惟一的一個曾孫(還有一個李家玖先生;是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的高階工程師;李國熊的小兒子)。他今年六十來歲;剛從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下來;人長得很敦實;講話也很講究藝術性;若不是多次深入探討;很難想像他所經歷的一切。他是他那個特定家庭和特定社會環境裡的特定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