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您為福建人民作出的貢獻!”
1989年;他從福建省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建設福建第二通道的設想;在南平到恆豐間再建一條鐵路。現在從上海坐火車可以直達武夷山;走的就是這條鐵路。 1999年;福建電視臺在國慶節期間;播放了專題片《無悔人生》;記錄了他那飽含酸甜苦辣的奮鬥歷程。
第48節 屢敗屢戰(3)
舞臺美術專家李道善
李道善是李家老大房李瀚章的後代;即李經畲的曾孫,李國成的孫子,李家美的小兒子;現名李暢;1929年生於北京甘石橋李家大院。 可能是受了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喜歡藝術(他家從高祖李瀚章起;幾代老太爺都是戲迷;家中幾乎每個人都會唱戲);唱歌、唱戲、畫畫、武術等樣樣都來;後來竟成了終身的職業了。
抗戰時他隨父母到了重慶;十幾歲就加入了左翼文化團體的演出活動;1945年考入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抗戰勝利後學校搬到南京他跟到南京;解放後學校搬到北京他也跟到北京。後來該校與延安魯藝及華北大學第三部合併為中央戲劇學院;他亦隨之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在舞臺美術系任教。 50年代;他參加了國家青年代表團出國演出;回國後重新分配工作。領導徵求他本人的意見時;他認為學校藝術氛圍不錯;教書能發揮他的特長;就又回到系裡任教。幾十年來;他辛勤地耕耘在舞臺美術這塊還少有人涉獵的園地上;累積了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著有《劇場與舞臺美術》、《舞臺機械》、《清代以來的北京劇場》等著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和該校圖書館館長。1954年起;還兼任中央文化部劇場建築顧問、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發起人之一)。
粉碎“四人幫”以後;擔任了國際舞臺美術學會中國分會秘書長;國家投資幾十個億的大劇院專案重新上馬時;他擔任專家組組長。 按說;李道善乾的是幕後的工作;舞臺美術嘛;不怎麼出頭露面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就是無名英雄;何況他生性又不喜張揚;喜歡在筆頭上下功夫。可是他沒想到;在他二十六歲的時候;還是出了一次“大風頭”;就是1957年的整風反右的時候;一不小心;竟成了北京戲劇界的第三號大右派;名字還上了《人民日報》;批判他的文章佔了整整半個版面。單位裡則整天大會批;小會批;甚至還搬出了他的老師歐陽予倩等老先生;來聲淚俱下地“幫助”他;弄得他的名字在文藝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李道善人很活躍;性子直爽;辦事一貫熱心;說話據說很有鼓動性。其實他不過是在“鳴放”期間向領導提了點意見;諸如外行領導內行啦,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不一定有階級性啦,應該建立一個舞美專業的協會組織啦等等;都是大家常談的話題;有的甚至是很好的工作建議。但是一旦你成了運動的重點物件時;那就對不起了;你說的什麼話;做的什麼事;就都成了別有用心的了。
又碰上李道善是個不大肯買賬的脾氣;滿不在乎;挨完鬥還去東安市場吃西餐;那思想問題就更嚴重了。結果七鬥八斗;把他鬥成了個“二級右派”。 那時右派也是分等級的(筆者實在孤陋寡聞;乃頭一次聽說);一級右派是要進監獄的;二級右派要下放農村勞動“鍛鍊”;有的是在城市郊區;有的則發配到新疆、青海、黑龍江等邊遠地方;“鍛鍊”的時間有幾年、十幾年、二十幾年不等;也有的一直“鍛鍊”到死;三級右派是留在原單位(或是調換一個工作);一邊工作一邊接受思想改造;但也不輕鬆;不是降級就是降薪。二級右派是不允許你養家餬口的;每月只發十八元錢的個人生活費。 李道善很“幸運”地被劃入“二級”;而且沒有去外地;被遣往北京郊區的一個生產大隊勞動“鍛鍊”。儘管一“鍛鍊”就是六年;儘管那年他只有二十六歲;儘管他有三個孩子要養活;儘管他背起鋪蓋卷加入勞動“鍛鍊”的大軍時;他的妻子謝延寧正在醫院裡生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好在那時的右派也多;光中央戲劇學院就抓出來四五十個(據說全國有五十四萬);前往農村住集體宿舍也不算寂寞。
何況;他的大哥李道和也“幸運”地當了右派;他原本北京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在《內蒙古日報》當記者;後來在包頭市師範學院當教授、外語系主任;不知說了句什麼話;也成了右派。於是李道善也算“道不孤”。在農村;種地、挖溝、修水庫;什麼活兒都幹 其實當時的上層領導中也不乏明白人;北京市長彭真就是其中一個。據說把這些年輕聰明的右派留在北京郊區勞動“鍛鍊”就是他的主意。他認為這些人思想上有點“毛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