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首為證。詩曰:
一湯一飯淺深量;是否堪餐每自嘗。
甘苦可推軍十萬;獄中留得姓名香。
晚飯散過號腹來;雙眸炯炯不勝哀。
獄中幸有推恩米;例自先生到此開。
棘牆深閉見天遙;溽暑燻蒸未易消。
賴有仁風吹隔座;蒲葵五萬共招搖。
託缽沿門醵俸錢;秋深檢點補黃棉。
先生更給病囚被;寒到圜扉不聳肩。
(司獄王燮堂)
是說他管提牢廳時;下屬兩個監獄;他每天都要巡視一遍。到底是刑部的大獄;竟然關押了五萬囚犯!每個監獄從南到北往返一圈五里地;兩個監獄每天走一遍就是十來里路;他總是堅持每天親自到場巡視;僅僅這一點就很不容易。
他嚴禁獄吏虐待囚犯;規定囚飯每人要保證給足一滿勺飯;為了防止獄吏剋扣斤兩;遇到開飯他就要親自檢查;並且親自嚐嚐生熟。獄中開支有限;晚飯後伙房關門;而遇到那些晚飯後才押解到獄的囚犯;他不忍其飢腸轆轆;就自掏腰包;捐米煮粥;聊以慰藉。春夏季節獄中易發傳染疾病;他早早派人熬好了藥做好準備。甚至夏天買來扇子和席子;冬天捐獻棉衣;還在每個“所”備置十二條棉被;供生病的犯人發汗養病之用可見他除了心地善良;還是個非常仔細的人。所以在他管事期間;獄中沒發生過意外死亡之事。他對自己的工作也是挺滿意的;在其詩中一再流露出得意之情:
每思工部千間廈;更愛香山萬里裘。
我且按囚給大被;鋪叮�葚滓疤燎鎩! �
南北賓士十里程;衣冠整肅踏沙行。
給籌魚貫分餐際;堪念嗷嗷待哺情。
衣冠整肅待衙參;每日平安竹報諳。
常願兩監無病帖;論功不厭紀窗南。
(李文安《貫垣紀事》)
他的《愚荃敝帚二種》付梓於同治年間(1866);已在他去世十年之後。那時他的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早已是清廷的命官;一個是兩江總督;一個是湖南巡撫;為之寫序和跋的人本可以大加恭維;大吹大捧;寫序人本可以是當朝大吏;或皇親國戚;然而不然;為之寫序的不是親戚就是同事;人們一再稱頌他的仍是他的善良和清廉。
他的善良還為他促成了一樁不錯的婚姻。
當初在磨店老家時;有一年他父親抱回一個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邊啼哭不止;渾身發燙;顯然是個被遺棄的病孩。李殿華雖身在鄉下;畢竟是個小知識分子;略懂些醫道;尤擅長兒科;見了心憐之;於是抱回家收治;幾番調治後居然治癒。女孩病雖好了;但臉上卻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點;這對女孩來說;是個不小的缺陷。女孩沒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員;長大後就在李家幫著幹活;她要以辛勤的勞動來報答李老太爺的養育之恩。她既然要整天跑進跑出地幹活;也就沒有必要像深閨裡的小姐一樣裹小腳了;同時也沒有親生母親在旁監督她裹腳;那雙自由自在的大腳就成了她生活中的好幫手;什麼重活兒都不含糊;但久而久之成了村民們的笑料。
一個臉上長了麻點;蹬著一雙大腳;又整天在地裡幹活兒的姑娘;長大之後是無法找到一門好婆家的;何況還是個被丟棄的孩子;親爹孃還不知在哪裡。但她不知道;有一雙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這就是李家的四少爺李文安。李文安是個心慈面善的人;見不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從外面回來;看見姑娘勞累得倒在灶門口就睡著了;就順手脫下外衣蓋在姑娘身上。其父聞知後;知道兒子對姑娘有情;遂命之結為夫婦(見丁德照、陳素珍編著《李鴻章家族》)。
孰料新娘子有很強的幫夫運;她的非凡才能在婚後不斷地表現出來。原來她也姓李;特殊的身世;使她不僅吃苦耐勞;潑辣能幹;遇事有“豁出去”的氣概;而且有很高的智慧。她善於治家;前半生非常辛苦;後半生極其享福;應驗了中國人的那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老話。
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時要讀書備考;在外時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負責打理。她還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兄弟;兩個女兒;大女兒嫁記名提督、同縣張紹棠,二女兒嫁江蘇候補知府、同縣費日啟;都嫁得十分風光。她的大智慧還在於;每當丈夫和兒輩遇有升遷;別人總是喜笑顏開時;她卻不然;她總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靜地時時以盈滿為戒;顯示了“福人”的真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