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稱陸地戰爭中最有威力的武器。裝甲列車在蘇波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大顯身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日、波等國也都裝備有成建制的裝甲列車部隊,在戰爭中起到一定作用。然而,與海上遭到淘汰的戰列艦相似,隨著航空兵力的發展,裝甲列車也成為現代陸地戰爭中的恐龍,逐漸蛻變為對鐵道和要塞進行保護的裝甲炮臺,並漸漸從各國軍隊中消失。在東方戰場上,裝甲列車之間的對戰更是罕見。大概,這就是日方將這次規模不大的戰鬥寫入戰爭史的原因吧。
然而,當我根據日方紀錄查詢當時戰鬥的記錄時,卻發現當時中國東北軍的裝甲列車部隊,與日軍的戰鬥並非僅此一次。在錦州陷落前,東北軍的裝甲列車部隊在對日作戰中十分活躍,曾起到相當重大的作用。
而透過對戰鬥細節的描述,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出雙方使用的裝甲列車,各是怎樣的來源,擁有怎樣的裝備。
二
2-3在和東北軍馬占山部作戰中,被馬部摧毀的日軍裝甲列車,可以看到它的機車頗有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九一八事變後的戰鬥中,日軍與東北軍裝甲列車相比戰鬥力實際上略遜一籌。
對於11月27日發生的這次戰鬥,中方也有紀錄,阻擊日軍南下的中方部隊主力,並非東北軍正規軍,而是項青山、耿紀周、王顯臣所部義勇軍,主力為“遼寧抗日義勇軍第一路”項青山部。
在《九一八大事記》(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輯)中,東北軍裝甲列車參戰的過程如下:
11月27日上午9時許,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先頭部隊在飛機、裝甲車的配合下,開抵新民境內的青崗子附近,當即遭到埋伏在鐵路兩側的抗日義勇軍的阻擊,被擊斃多人。時有東北軍的一輛裝甲車滯留在白旗堡(今大紅旗)附近,經義勇軍動員,裝甲車的愛國士兵也參加了阻擊敵人的戰鬥。義勇軍以裝甲車做掩護奮力抵抗,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戰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