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代辦。洋商最初來中國 做生意,不熟悉當地的語言及市場,需僱甲中國人代理其業務。又因為洋 人不信任中國人,想充當其代理人的中國人,需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 方可成為洋人的代理人。這種身份是花錢買來的,故曰“買辦”。 買辦曾被斥為帝國主義的幫兇與走狗。說白了,形式上相當於今日外 資企業的中方代理人或高階職員。今日有新買辦一詞,但不含貶意。 身世之謎 何東能成為洋行買辦,首先得助於他是混血兒。
… 頁面 73…
何東的母親施氏原籍寶安具,父親何仕文(Ho Sze Man)是英國人, 身份是洋行職員。施氏曾嫁過三十洋人,何仕文是其中第三個。我們只能 推測施氏是一位比較美貌、比較開放的女性。何東對他的家世諱莫加深。 現存的有關何東父母的資料少得可憐。 何東出生於1862年12月22日,乳名何啟東,何東成人後,拿掉中間的 “啟”字,便是何東的來由。母親施氏生有5男3女,何東是長男。 何東是典型的混血兒,鼻樑挺拔,身材頎長,較多地繼承了父親何仕 文的血統。其弟何福,則更像中國人。 早期香港,混血兒的地位非常下賤。華人仇視洋人,把混血兒蔑稱力 雜種仔。而洋人又歧視華人,常常瞧不起與華人通婚的洋人。鑑於這種原 因,何仕文不能與妻子孩子往一起,施氏帶孩子住在西環的唐樓。 何仕文是一個有責任感的英國男子,他常常天黑後來看施氏,並教孩 子說英語。何東是在私塾學的國文,畢業後進入政府辦的中央中學——大 書館求學。大書館即現在著名的皇仁書院,由英籍教師傳授西方文化。何 東勤勉好學,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早期香港,同時接受中西文化薰陶 的知識分子寥寥無幾。 何東一直以中國人自居,因他七分像洋人,他就以他父親是滿族人蒙 混過關。施氏每天給何東5分錢吃午餐,何東僅用二三分錢,餘錢則攢積起 來。他從小養成的慳吝習慣,對他日後成為億萬富翁有很大的幫助。 何仕文死於1898年,與施氏合葬一起。據何東的回憶,他走向社會, 致富發達,完全是靠他的奮鬥及機遇。何仕文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子,有一 句話對何東刺激很大,年少的何東問父親:“為什麼英國人瞧不起中國 人?” 何仕文說:“因為中國人窮。” 這句話,何東刻骨銘心,成為他安身立命的驅動力。 怡和買辦 何東於1878年畢業於大書館,因成績優異而留在母校任助教。大書館 是一所英格蘭貴族氣息濃郁的中學,教員幾乎是清一色的英國人,學校的 課堂用語及日常用語全是英語。何東住進了港府為公職人員建的歐式公寓, 教師收入頗豐,職業穩定,社會地位也比較高,是人人企羨的職業。 何東大概算大書館教師中的異己,他堅持穿清式長衫,飲食起居,仍 是中國人的習慣。逢節假日,何東交往的多是中小學時代的華裔同學。 何東處處與學校的英籍教師格格不入,他只任了4個月助教,便跳槽去 了廣東海關任職員。 那時北九尤仍屬清政府管轄,海關設在九龍城寨。海關職員是中國青 年知識分子嚮往的職業,當時海關內勤部只招1名職員,有12人報考,唯有 何東如願以償。何東流利的英語,令主考官自嘆弗如。 何東的月薪是30塊中國銀元,這在當時已是非常高的收入,足以保障 一家人過上富貴生活,井有僕傭轎伕侍候。何東的日子過得非常儉省,他 每月除了自用和贍養母親,每月都可以積蓄15塊錢。 何東只幹了兩年,毅然捨棄被世人譽力金飯碗的海關職位。父親何仕 文的那句話,常常使他陷入反省:我這樣,就算出人頭地了嗎?“洋人瞧
… 頁面 74…
不起中國人,就是因為中國人窮。”何東在海關,接觸了大批的洋商華商。 受其感染,何東對經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循規蹈矩的海關工作, 會束縛一個人的發展,經商才能最大限度施展一個人的潛能。華人想富裕。 只有像英國人一樣熱衷於經商。 何東起唸經商,首先考慮的是進入香港最大的洋行——怡和 (即為渣 甸、馬地臣建立的渣甸洋行,凱瑟克家族入主後,改為怡和公司)。 那時,怡和的業務遍及全世界,業務範圍無所不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