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八日接到蔣介石電報,罵他們“縱匪西竄”,嚴令“速以大軍壓迫”,於是不得不調五個主力師回防,跟紅軍作戰。紅軍在全州覺山跟湘軍劉建緒部隊打了兩天,無法取勝,只得選擇全州以南的界首鎮渡湘江界首,一個只有四百多戶的小鎮,東臨湘江,西靠大山,一時間成為紅軍臨時司令部所在地,博古、李德坐鎮指揮,周恩來則在對岸組織渡江。
朱德雖是紅軍總司令,但他被排斥在“三人團”之外,只能遵照“三人團”的指令行事。還好,湘江這時水正淺,有些地方可以趟水而過,雖說水冷刺骨。只是那些輜重令紅軍傷腦筋,不得不借助於木船。十一月二十七日夜,一軍團、三軍團已經大部分過了湘江,而大部隊則積聚在湘江東岸待渡。就在這一條湘江把紅軍切成兩半的時候,蔣介石下令發動總攻擊——兵書上所謂的“半渡而擊”,是最厲害的一招。“鐵三角”猛烈地收緊:由北向南推進的是欲立“大功”的何鍵湘軍,由南向北推進的是奉命回師的桂軍,由東向西衝過來的是尾追紅軍的“中央軍”。
十一月二十八日,空前酷烈的湘江之戰開始了!蔣介石給部將們下達的命令中,引用戰國兵家尉繚的話:“眾已聚不虛散,兵已出不待歸;求敵若求亡子,擊敵若擊溺人。”蔣介石要求部下,依託有利地形,發揮優勢兵力,上下同心,追得上,堵得住,打一個殲滅戰!由四十萬大軍組成的“鐵三角”,要把“流徙”的紅軍全殲於此!湛藍的天空,朵朵纖雲,忽地冒出黑壓壓的機群,輪番轟炸著靜靜流淌的湘江。紅軍沒有高射炮,連高射機槍都沒有,那些飛機在大模大樣地在俯衝,有時甚至貼著樹梢飛行,機翼上的青天白日標誌清晰在目。
大炮也在轟鳴著。炮彈落在渡口,落在湘江,在人堆中開花。每一聲爆炸,都濺起一攤鮮血!碧玉般的湘江水,被紅軍的鮮血染紅了!一方在搶渡、在強渡,一方在狂轟、在濫炸。雪花般的傳單從天而降。傳單上印著“蔣委員長勸降令”,聲稱“不投降就要葬身湘江”!“鐵三角”在不斷收緊,槍聲在沒完沒了地響著。
湘江上用木船搭成的浮橋,一到天亮,便給炸得稀爛。到了傍晚再度重建,翌晨又被炸成碎木片!江面上,漂著一具具戴八角帽、穿列寧式制服的紅軍戰士屍體、馬匹屍體,漂著斗笠,漂著散亂的檔案、書頁,漂著“蔣委員長勸降令”
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一日,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湘江西岸戰鬥也極端激烈,林彪、聶榮臻所率一軍團抗擊著從全州撲來的劉建緒湘軍。如聶榮臻所憶,“在二十多里地的戰場上,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在茂密的松林間,展開了生死存亡的拼殺戰”。湘江之戰,成為紅軍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敗仗!據統計(尤大雲:《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中央紅軍人員損失概況》,載《紅軍長征大事文集》,陝西省黨史學會一九八八年自印):
主力紅軍過第一道封鎖線時損失三千七百餘人;
過第二道封鎖線時損失九千七百餘人;
過第三道封鎖線時損失八千六百餘人;
過第四道封鎖線(即湘江)時損失三萬零五百餘人!
這時的主力紅軍,從出發時的八萬六千多人銳減到不足四萬,傷亡折損過半!
在諸軍之中,打得最苦、最慘的,莫過於紅三十四師。這個師隸屬於紅五軍團。紅五軍團是全軍的後衛,這個師又是紅五軍團的後衛,乃“後衛的後衛”,一路抵擋著國民黨的追兵。當大部隊渡湘江時,紅三十四師在後面跟十幾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作戰。十二月一日中午,當紅軍主力已渡過湘江,紅三十四師且戰且退來到界首,那裡已被國民黨部隊佔領。
師長陳樹湘只得率全師一千多人在當天下午到另一渡口鳳凰嘴,那裡也已落入敵手。翌日,紅三十四師企圖在鳳凰嘴強渡湘江,那裡水淺,可以涉水過江,但遭到敵軍重創,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陣亡。
陳樹湘師長率餘部七百多人退回江東,沿途不斷遭國民黨部隊襲擊,每日都有一批戰士倒下。十二月十日陳樹湘在戰鬥中,因腹部中彈而被俘,他把自己的手伸進腹部傷口,忍痛絞斷腸子,死於押往敵軍指揮部途中!紅三十四師全師只剩九十四人,在一名姓楊的團長帶領下,躲入深山打游擊,大都死於深山之中。
陳樹湘是湘南長沙小吳門人,死後其首級被高懸在家鄉的石柱上!《大公報》登出《陳樹香(湘)之首級解省懸掛示眾》的報道
第六部分:長征途中毛澤東說“要討論失敗的原因!”
大敗仗在紅軍中激起大震盪,大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