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文化部、廣電部、北京市政府、
上海市政府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梅蘭芳、周信芳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活動是歷年
來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地域最廣、規格最高的一次紀念活動。一九九四年
十二月二十日在北京開幕,並舉行大型紀念演出。一九九五年一月三日移師
上海,舉行大型紀念演出及學術研討會。一月十日在上海隆重閉幕。在此期
間,還分別在江蘇、浙江、香港等地舉行紀念活動與演出活動。江澤民、喬
石、李瑞環等中央領匯出席了開幕式,江澤民還在座談會上發表講話,高度
評價梅蘭芳、周信芳深摯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革新進
取精神。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佔祥在學術研討會上作了《再造京劇藝術輝煌》
的長篇主題報告,他盛讚梅蘭芳、周信芳是彪炳劇史聳立藝壇的兩座豐碑;
是繼往開來、革故創新的兩面旗幟:是獨創流派、弘揚國粹的兩顆巨星;是
深明大義、忠貞愛國的兩位勇士;是獻身藝術,為人師表的兩位楷模;是底
蘊深厚、內藏豐富的兩座寶庫。他還在長詩《周天信誓久留芳》中寫道:“萬
花叢中一面旗,梨園史上一豐碑。宗師一代花千樹,麒麟祥瑞永光輝。”
周信芳與麒派藝術必將彪炳日月,流芳千秋!
周信芳年譜
沈鴻鑫
一八九五年
一月十四日,出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淮陰市),取名士楚,字信芳。
一九○○年五歲
隨父旅居杭州,開始練功學戲,拜知名武生陳長興為師。
一九○一年六歲
在杭州拱宸橋天仙茶園首次登臺,以“小童串”露演《黃金臺》中的娃
娃生。因虛歲七歲,遂取藝名“七齡童”。一九○二—一九○五年七歲至十
歲
作為兒童演員出入於各戲園,為著名藝人配演娃娃生。一九○六年十一
歲
為送業師陳長興去天津,隨父到滬。被邀參加王鴻壽籌組的滿春班,到
漢口、蕪湖等地演出,開始演正戲,改藝名為“七靈童”。隨後到上海露演
於玉仙茶園,改藝名為“萬年青”。後又加入李春來的春仙班,再改藝名為
“時運奎”。
一九○七車十二歲
始用“麒麟童”藝名,演於南京、上海。拜南派名角李春來為師。
秋,遠走煙臺、大連、天津,在天津與餘叔巖同臺。一九○八年十三歲
到達北京,為進一步深造,加入喜連成科班,與梅蘭芳、林樹森等一同
帶藝搭班。三天打炮戲為《定軍山》、《翠屏山》、《戲迷傳》;並與梅蘭
芳合作演出《九更天》、《戰蒲關》。與蕭長華合演《釣金龜》,周反串老
旦,蕭長華配演張義。
一九○九年十四歲
因光緒、慈禧先後去世,清廷規定“國喪”期間不許動樂,遂去天津搭
京都雙慶和班,在東天仙茶園演出。同臺的有南派名角呂月樵及以編演時事
戲著名的坤伶金月梅。周也參加了新編本戲和時裝新戲的演出,如《好心感
動天和地》、《巧奇冤》、《二縣令》等。
同年冬,在天津倒倉。
一九一○年十五歲
嗓漸穩復,先後出演天津、北京、煙臺,與楊瑞亭排演《黑驢告狀》,
與張桂林排演新戲。
初為人師,收程毓章為大弟子。一九一一年十六歲
遠赴海參崴、雙城子一帶演出,俗稱“走關東”。一九一二年十七歲
回到上海。先入四盞燈主辦的近貴仙茶園,後入新新舞臺等劇場。與譚
鑫培、李吉瑞、孫菊仙、金秀山、馮子和、江夢花等名角同臺演出,深受燻
陶。並向譚鑫培學《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戲。
六月一七月,在新新舞臺演出《要離斷臂刺慶忌》、《九美緣》等。《申
報》刊登“戲評”,對其表演給予好評。
九月,受進步藝人潘月樵、汪笑儂等人影響,演出宣傳革命、譴責袁世
凱的時裝新戲《民國花》,合演者:林顰卿、一盞燈等。
十一月,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