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隆隆地震響。不久前,日本聯合艦隊襲擊中國的北洋艦隊,丁汝昌、鄧世昌
等將領指揮致遠號等兵艦,英勇迎戰,奮力抗擊,雙方激戰五個半小時,互
有損失。清政府命令艦隊退守威海衛。於是,中國喪失了黃海、渤海的制海
權。其後,日本海軍節節進攻,攻陷了大連、旅順,此時正在向威海衛猛烈
進攻。。
周信芳出生的那一年,歲當光緒二十年,正是甲午年。自鴉片戰爭,帝
國主義的大炮轟開了中國緊閉的大門,中國這艘破舊的大船逐漸駛進了半封
建半殖民地的苦海,而甲午戰爭又給了清政府一個重大的打擊,帶給中國人
民的則是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來,周信芳自己曾這樣說,“我就是
在這個可詛咒的年代裡誕生的。”
周信芳出生在淮陰,他的祖籍卻是在浙江寧波的慈城。慈城舊稱慈溪,
到解放初期,它還是慈溪縣治的所在地。一九五四年劃歸餘姚縣,改稱慈城
鎮,一九五六年又劃歸寧波市。所以,以前一直說周信芳是慈溪人,就是這
個道理。慈城是一座千年古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交周信芳
出生地——淮陰故居通四通八達,文物遺蹟、古建築眾多,是個文明之邦。
周信芳祖上原來是官宦之家,他的家鄉至今還儲存著“重修全恩堂碑記”。
碑記中寫到,周信芳的先祖靜庵公在明代當過江西道監察御史。其玄孫南溪
公在福建、河南當過知縣。南溪公之子少溪中過進士,官至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另一子亦溪當過太學官。由於他們為官清廉,重視教化,子民懷其恩
德,稱他們一族為“周御史房”。周亦溪也就是周信芳的曾祖父。後來周家
家道中落,周信芳的伯父以“丁憂”去職,才結束了周家官宦的歷史。如今,
在慈城西門還可以找到當年周御史房的遺址。在鎮西永明路南端儲存著一座
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石坊“世恩坊”。這座石坊氣宇軒昂,雕刻精良,坊上
以浮雕、透雕、縷空雕等手法,雕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麒麟海馬等圖案。
這是明嘉靖年間監察御史高懋為周氏族人周翔(明正統九年進士,任安慶知
府)及周文進、周鎬祖孫數代而立。
慈城周御史房遺址,現在只剩下這一堵牆了!
周信芳的父親周慰堂並沒有再繼續走讀書做官這條終南捷徑,而是在縣
城一爿布店裡當了一個學徒。
自從一七九○年四大徽班進京,經過幾十年的孕育、成長,京戲已經逐
漸進入成熟、興盛的階段,戲班林立,名角輩出。京劇不僅在京華劇壇藝壓
群芳,獨領風騷,而且傳播到了南方。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北京名
角應邀到上海獻藝,露演於滿庭芳茶園、丹桂茶園,立刻風靡了申城。當時
流傳這樣一首詩:“自有京班百不如,昆徽雜劇概刪除,門前招貼人爭看,
十本新排《五彩輿》。”京劇在上海盛行後,又很快向鄰近的江蘇、浙江輻
射,杭嘉湖地區出現了一大批“水路戲班”。他們利用江南江河湖漢交錯縱
橫的特點,一條船就是一個戲班,船到哪裡,就演到哪裡,活躍在各個集市
城鎮。有的戲班:二三十人,一條大船,船既是運輸工具,又是演出場所,
船臺一小方平臺便作為戲臺。光緒年間,在浙江、江蘇一帶京劇已經非常流
行。慈城是個繁華的水陸碼頭,當然也是一個京劇活動頻繁的戲碼頭。周慰
堂常去看京戲,從新奇到愛好,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