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謀求新的興盛和發展。這
也是我們編輯出版“京劇泰斗傳記”書叢的另一目的。
此項工作得到多方面的關懷和支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應允為本
書叢的名譽顧問,馬少波、張庚、郭漢城、高佔祥(以姓氏筆畫為序)為本
書叢顧問。他們有的為本書叢作序,有的還在百忙中審讀部分書稿,付出了
極大的辛勞。參加傳記寫作的均為目前活躍在戲劇理論界的學術成就較高的
老、中年作家,從蒐集材料、訪問知情者到動手撰稿,均不遺餘力。沒有他
們的參與,書叢不可能這麼快與讀者見面。
河北教育出版社為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不以贏利為目的,勇
辦實事。拳拳之憂,感人至深;彈精竭慮,更堪稱道。若能有更多這樣的出
版社,京劇文化園地更將綠茵環繞,嫣紅開遍!
吳乾浩馬威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序
馬少波
今年三月十二日,“京劇泰斗傳記”書叢的主編吳乾浩、馬威同志來訪,
送來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約我擔任這套書叢顧問的聘書,並囑作序。他們兩位
都是當今中年戲曲理論家,又是京劇愛好者、研究者,能以業餘時間主持這
套書叢的編輯工作,對於京劇前賢的成功經驗以傳記形式加以總結;透過每
位藝術家的生平和藝術創造經歷,使後來者窺見京劇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和
前人的成功之路,是有益的。這也符合我“為老一輩樹碑立傳,為青年人鳴
鑼開道”的夙願,故而欣然接受。
惜因付梓在即,我來不及披讀全稿,僅索閱了《梅蘭芳傳》、《程硯秋
傳》兩部書稿。閱後感到作者博覽了大量有關梅蘭芳、程硯秋的傳略、記述、
評論專著,然後有所取捨,加以集中、補充,花費了很大勞動,寫成這兩位
藝術大師較系統的長篇傳記。蒐集剪裁有所依據;敘述描寫翔實可信。在短
時間內成此巨帙,實在難能可貴。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生活是創造藝術的源泉。歷代藝術實踐者為廣
大人民提供了優秀的藝術;人民也培育和造就了眾多傑出的藝術家。中國京
劇亦是如此。它的孕育、形成階段,雖得力於宮廷的喜好和扶持,但它能夠
在一百多年間博採眾長,百川匯海,風行全國,成為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
根本原因正在於京劇一直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這塊豐沃的厚土,因而異彩紛
呈,繁星燦爛。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正確方針指引下,京劇更密
切了與人民大眾的聯絡,幾度形成過好戲連臺、人才輩出的繁榮局面。
傳記乃史,治史是一門社會科學,要求謹嚴。對於京劇發展史中每個時
期繼往開來、獨樹一幟,為世所公認、堪稱“泰斗”的表演藝術家,雖應力
求峰巔,卻也須衡量允當。尚未列入本書叢的張二奎、余三勝、汪桂芬、孫
菊仙、王瑤卿、龔雲甫、言菊朋、高慶奎、尚小云、筱翠花、郝壽臣、侯喜
瑞、蕭長華、姜妙香等以及當代的李少春、葉盛蘭、譚富英、楊寶森、葉盛
章、袁世海等,理應在書叢中佔有位置。據編者告知,這將在前言中有所說
明。我想會有妥善安排,毋庸我來贅言了。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
序
張庚郭漢城
在全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京劇藝術的呼聲中,“京劇泰斗傳記”
書叢的編輯、出版,是一件有功當世且影響深遠的事。
這套書叢的第一輯,由十二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傳記彙集而成。從縱向
來看,這十二位表演藝術家分別處於京劇形成、發展、高峰各個時期;從橫
向來看,也包含了京劇的主要行當和流派。在京劇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名
家輩出,流派紛呈,僅這一輯“京劇泰斗傳記”書叢顯然不能十分完整地展
現其全貌。但縱覽宏觀,從中也可以看出大致的源流、脈絡,具有相對的完
整性,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戲曲發展史上這一重要時期的寶貴資料和有益的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