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啦!”鏡頭就轉向他全身。又如,關於宋士傑在堂上
對顧讀的大段辯詞,周信芳說:“這在表演上要求一氣呵成,情緒逐漸高漲,
如同奔流傾瀉,而觀眾最注意的,則是宋士傑的面部表情。”於是鏡頭作了
相應的處理:隨著宋士傑情緒的逐漸高漲,鏡頭也逐漸推近。當顧讀誣陷宋
士傑受賄,宋士傑諷刺地回答“受賄不多,三百兩。”此時伸出三個指頭直
指顧讀,這時鏡頭推成特寫,這就充分發揮了電影的特長。
演員拍電影時,一般總喜歡替自己拍正面的鏡頭,要是拍個七分臉、八
分臉,往往不大高興,至於拍個背影,那意見就更大了。周信芳卻沒有考慮
這些。他想的是如何刻畫好人物,如何使戲拍得更加完美。
有一次,導演按照分鏡頭劇本,計劃給周信芳拍個正面的鏡頭,周信芳
卻不同意。他說:“從戲來看,這裡主要的戲不在我身上,我應該拍個背影
比較合適。”
由於周信芳帶領大家共同努力,《宋士傑》影片拍攝十分成功,使麒派
藝術在銀幕上大放了異彩。
這部影片的前面,還附了一部介紹周信芳日常生活的短片。
第九章出訪蘇聯
周總理的關懷
一九五六年夏天,周信芳接到出訪蘇聯的外事演出任務。這是根據中蘇
文化合作協定的執行計劃安排的。上海京劇院訪蘇演出團,由周信芳任團長,
伊兵往副團長。全團共七十七人。這次出訪的演出劇目,除了一些京劇傳統
戲外,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定,要把當時紅遍全國的崑劇《十五貫》帶出去。
為了學好這出戏,周信芳冒著酷暑,帶領劇團專程去杭州,向浙江省昆
劇團學習。臨走前,演出組就派定了角色。周信芳演況鍾,孫正陽演婁阿鼠,
趙曉嵐演蘇戌娟,劉斌昆演尤葫蘆,王金璐演過於執,沈金波演巡按大人,
黃正勤演熊友蘭。當時,杭州正是盛夏季節,白天,連凳子都燙得不好坐人,
即使到了晚上,也往往熱得難以入睡。可是,大家在周信芳的帶領下,夜以
繼日地學戲;或是到劇場看浙江崑劇團的演出,或由該團的周傳瑛、王傳淞
等同志給他們說戲、示範。周信芳就像青年人那樣認真、謙虛,學得特別賣
力。在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只花了一個星期,就學會了這出戏。
回到上海後,劇團正式排練《十五貫》,大家每天從上午八時起,一直
排到晚上十時。周信芳已經六十二歲了,也照樣頂著幹。
八月底,周信芳率演出團到達北京,夏衍、田漢等領導人來車站迎接。
在北京,他們一方面繼續重點排練《十五貫》,一方面等待周總理來審查節
目。總理終於在百忙中抽空來看戲了,而且一連看了幾場。他看了《十五貫》,
也看了《四進士》、《打漁殺家》、《挑滑車》、《空城計》和《盜仙草》
等幾齣傳統戲。
劇目全部審查完畢後的第二天深夜十二點半,周總理在首都劇場接見周
信芳及其他同志。
“讓你們久等了,你們等急了吧!”周總理帶著歉意說,“我實在忙,
可又非來看戲不可,因為我是總理嘛!要是出了事,我也有責任的。”總理
又說,“戲都不錯,尤其是《十五貫》演得很成功。周信芳這麼大年紀了,
還演得這麼認真、這麼好,很不容易。”
當總理聽說《十五貫》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學會了,很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說:“高速度!”
對於這次出國訪問,總理還提了兩點要求:一是不讓周信芳他們坐飛機。
因為,前不久李少春率隊出國時,分乘兩架飛機,其中有一架失事了。李少
春在另一架飛機上,才倖免遇難。二是要他們處處、時時注意兩國之間的關
系。總理詳細地介紹了自從斯大林逝世後,蘇聯國內情況的變化。同時,總
理還風趣地談到吃的問題,說:“蘇聯人吃東西的習慣跟我們不同。如果我
們感到吃不慣,不要有不滿意的表示。好在你們是演員,會表演;不像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