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上海的戲
演得可好嘍,你就是不信嗎!”總理笑著辯解說:“我可沒有不相信啊!”
大家一邊鼓掌,一邊哈哈大笑起來。
拍攝《宋士傑》
一九五六年二月,周信芳投入了彩色戲曲片《宋士傑》的拍攝工作。此
片由應雲衛和劉瓊導演。
《宋士傑》也叫《四進士》,又名《紫金鐲》、《節義廉明》。最初,
這是連臺本戲,共有四本。劇中,毛朋是主角,宋士傑直至第二本末一場才
出場,自從周信芳上演這出戏後,不斷加工修改,使宋士傑這個人物越來越
突出。後來逐漸發展成以宋士傑為主角、毛朋為配角的戲。
解放前,周信芳已把此劇整理成為本戲,但是仍然顯得過於冗長,而且
還有些糟粕。解放後,周信芳進一步對《宋士傑》作了加工修改,使此劇的
主題更深刻,人物更鮮明瞭。
周信芳在刻畫宋士傑的形象時,抓住了以下幾點:一是宋士傑對衙門內
幕很熟悉。透過他眉目的動作,便刻畫出一個老訟師的面孔,尖酸,刻薄,
使人不敢惹他。二是讓宋士傑渾身上下帶一點傲氣,目的是為了體現他維護
公道的熱情。三是他那兩個鬆弛的肩頭,微見聳動,輕鬆愉快的神情,什麼
也不在乎,不計較。總之,周信芳所塑造的宋士傑,是個樂觀愉快,有正義
感,又老於世故的喜劇性人物。
這個戲到一九五六年拍攝電影之前,已經磨礪得非常精美了。但是,電
影的表演方法與舞臺演出形式不同,前者更接近生活,表演上要求更細緻。
再說,不少京劇演員對於上鏡頭不太習慣。所以周信芳為了使戲更加整齊,
拍出的電影的效果更好,堅決支援拍攝前先排戲。京劇的對話是有程式的,
有時演員念熟了常常忽略了內容。周信芳排戲時,要求注意每句臺詞豐富的
潛臺詞。他幫助同臺演
《宋士傑》,周信芳飾宋士傑(一九六一年)員分析人物,深入角色,
挖掘潛臺詞,使每句對話念出來都有充實的內容和飽滿的感情。經過排練,
“二公堂”一場顧讀與宋士傑一段針鋒相對的對話,演來絲絲入扣,步步緊
逼,比舞臺演出更加精彩。
在排練和拍攝過程中,周信芳不僅自己深入角色,還帶動別的演員入戲。
比如宋士傑與妻子萬氏救下了被欺侮的楊素貞後,有這樣一段戲:宋士傑詢
問楊素貞的姓名、籍貫等等,當中是由萬氏傳話的。這時,宋、楊二人分處
舞臺兩邊,萬氏在其間走來走去,弄得不好,就會顯得呆板。可是,由於周
信芳在這段戲中念臺詞時,非常真實,誠摯而自然,以致使過去很少演過這
類角色的童芷苓,自然而然地被帶進了戲中,也演得真實自然了。。
在整個排練、拍攝過程中,周信芳嚴於律己,即使有時沒有他的戲,他
也照樣準時到攝影棚親自把場。擔任這部電影導演的著名戲劇家應雲衛,怕
周信芳累垮了,常勸他早點回去休息。他總是笑笑,說:“我在邊上替他們
念念鑼鼓經也好。”
儘管周信芳當時已年逾花甲,但他在拍電影時非常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該翻滾則翻滾,該撲跌則撲跌,絲毫不含糊。
在拍攝過程中,周信芳很尊重電影導演,他說:“舞臺演出照舞臺的樣
子做,拍電影就得按電影的樣子做。”他不太喜歡多用遠景,比較喜歡用中、
近景,他對應雲衛導演說:“中、近景比較和觀眾接近,能突出介紹精彩的
藝術表演,如果老是用遠景,人很小,觀眾等於是在三層樓上看舞臺演出,
演員的臉部表情和精彩的表演都看不清楚,這多可惜!”這些意見正好與應
雲衛導演的拍攝構思是一致的。
但是,有時電影導演和拍攝人員一下子抓不準表演中的精彩部分。周信
芳就耐心地加以幫助。比如,周信芳告訴他們,宋士傑進公堂時,他抓帽子
的那個動作有戲。於是攝影機便集中拍他的上半身。等到宋士傑抓完了帽子,
周信芳又說:“腿上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