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部終於傳訊了他。
那天,高百歲陪著周信芳來到一間陰森的傳訊室,兩個長官模樣的人對
周信芳說:“你是社會上有影響的人,別跟田漢這夥人混在一起。”敵人還
勒令解散“藝友聯誼會”。周信芳怒目以對,不予答理,出來後,他跟田漢、
姜椿芳等經過商量,決定避其鋒芒,改變鬥爭形式,表面上解散藝友聯誼會。
在宣佈解散“藝友聯誼會”的會議上,周信芳和田漢都以非常憤慨的語
調說:要牢牢記住這件事。他倆還鼓勵大家,要為爭取民主自由,堅持鬥爭
到底。
一九四七年九月,由田漢出面,在北四川路“上海劇專”內,組織了一
個名叫“藝社”的票房,臺柱子有周信芳、田漢、洪深、熊佛西、高百歲、
呂君樵等。九月五日,田漢、洪深、歐陽予情、梅蘭芳、周信芳等人召開籌
委會。十二日,“藝社”正式成立。“藝社”的宗旨是為了改革舊劇而研究
舊劇,並積極編演新京劇,以及其他改良的新地方戲。
“藝社”第一期社員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中一半是上海劇專的學生,還
有京劇、話劇、電影、漫畫等方面的人士,以及不少業餘京劇愛好者。活動
內容有吊嗓、排練劇目及舉辦戲劇講座。
周信芳曾親自就京劇改革問題作了演講。他談了京劇的發展歷史和今後
京劇改革的展望。他說:“平(京)劇要求改良,目的也就是要求能有反映
今天這個時代,適合今天時代要求的戲。”他又分析了京劇逐漸凋落的現狀
和改革中的障礙,但他又充滿信心地說:“我又覺得平(京)劇是有希望能
站到教育群眾的講壇上的。”
國民黨特務無孔不入,常常混進“票房”裡來。
一次,田漢正在寫京劇《琵琶記》。特務一來,大家就以排戲作掩護,
拉開嗓子就唱。在這種特殊形式的戰鬥中,周信芳總是最積極的。他不畏難
險,常常拋頭露面。那些特務只好嘆著氣說:“這班赤佬,唱了半世戲,還
唱勿厭!”
與此同時,敵人又以“文化運動委員會”的名義,由張道藩出面,每兩
周召開一次京劇藝術改革座談會。他們請了周信芳、梅蘭芳、田漢和洪深等
參加,企圖加以籠絡。但是,周信芳等人看穿了敵人的詭計,一方面虛與委
蛇,一方面利用這個機會與敵人鬥爭。沒多久這樣的座談會就收場了。
迎接解放
解放前夕,地下黨組織仍派姜椿芳等經常與周信芳聯絡,除了交換對當
前鬥爭形勢的意見外,還研究《岳飛》的本子和《滿江紅》的曲譜。
一九四九年春夏之交,正是解放軍渡江戰役前後,上海處於黎明前的黑
暗。國民黨反動派知道大勢已去,陰謀脅迫許多知名人士同他們一起逃亡臺
灣。這一時期,也曾有不少人來遊說過周信芳,有的向他宣傳“在共產黨統
治下沒有出路”的論調;有的要他到香港去演出,提出數額巨大的包銀和十
分優裕的演出條件、生活待遇,甚至還用別墅以及周遊世界演出,子女出洋
留學等做為誘餌。但這些都沒有使周信芳動心。
針對這個情況,黨的地下組織委派熊佛西和呂君樵,以當時成立的半公
開的“電影戲劇界協會”的名義,前去聯絡周信芳與梅蘭芳,希望他們能拒
絕反動派的裹脅,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當熊佛西、呂君樵到周家拜訪時,周信芳親自把他們接到樓上的書齋。
熊、呂開始是以“談戲”為名,但周信芳一下就猜出了他們的來意。他鄭重
地說:“請黨放心,我決不跟國民黨走,堅決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談話結束時,熊佛西提出還要去找梅蘭芳。周信芳主動表示:“我來打
電話。”電話接通了,周信芳對梅蘭芳說:“大哥嗎?我是信芳,我們想來
找您說說戲。。”
於是,周信芳陪同熊佛西和呂君樵,乘上他的小轎車,一起拜會了梅蘭
芳。
梅蘭芳感慨地說:“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失盡民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